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4月10日 >>01版:一版


牧民娃乐享免费营养早餐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4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本报玛曲讯 (记者 李虹雨 通讯员 李正安) 一袋牛奶、一枚鸡蛋、一根火腿肠不仅改变了偏远地区孩子不吃早餐的习惯,也给正长身体的孩子增加了营养。目前,玛曲县各乡镇寄宿制小学里,每名学生每天3块钱的营养早餐,切切实实为藏区4317名牧民孩子的健康提供了保证。
  玛曲县是一个纯牧业县,这里不产一粒麦子,不种一棵蔬菜,大部分牧民群众的孩子都没有“早餐”的概念,一天两顿饭,糌粑几乎是唯一的主食。2012年3月营养早餐项目实施以来,有些藏族孩子第一次尝到了鸡蛋是什么味道。
  周一至周五早上8点整,是玛曲县尼玛镇寄宿制藏族小学的早餐时间,每天这个时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大家坐在食堂的座位上比赛剥鸡蛋,看谁的技术更好。除了鸡蛋,学校还为学生们准备了热腾腾的牛奶和火腿肠。
  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校长贤巴告诉记者,学校里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有的孩子甚至没见过鸡蛋,营养早餐实施的第一天,当老师们把鸡蛋分发给学生们的时候,有些学生都不敢吃,也不知道怎么吃,后来看别的同学吃得香,他们才放心地吃了起来。
  三年级的学生索南道吉举着手里的鸡蛋对记者说,以前的早餐都是从家里带的干馍馍或者糌粑,就着冰凉的自来水吃,要么干脆什么都不吃。现在天天可以吃到好吃的鸡蛋和火腿肠,还能喝到热腾腾的牛奶。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认为这是继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后,又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学生们如果不吃早餐,上课容易走神。吃了一个学期的营养餐后,孩子们身体比以前好了,上课听讲也更专心了。”尼玛镇寄宿制藏族小学教师南吉草说。
  尼玛镇寄宿制藏族小学的食堂里,所有的炊事员都经过了严格的体检,保鲜柜、食品留样柜、消毒柜等设备一应俱全,每天的营养餐都会留样48小时,以方便食品监管部门的抽查。“国家提供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600元(按照在校时间200天计算),学生喝的牛奶是由县城雪顿牛奶的代理商店统一配送的,鸡蛋和火腿肠由学校自行采购,鸡蛋、牛奶、火腿肠、蛋糕、馒头,我们尽量让学生的早餐更加丰富。”校长贤巴说。
  玛曲县教育局营养早餐工作负责人张仿平告诉记者,在2012年春季开学的第一天,全县所有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吃上了营养餐,确保把国家补助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学生身上,营养餐现在已经成为督促学生上学的动力。一些孩子的父母,听说学校提供营养餐后又高兴又有点担心,怕学校里的饭不干净或者吃的东西不安全,为了保证营养餐的食品安全,学校与供货商每月签一次协议,避免长期合作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此外,学校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监督小组,确定了专门的食品监督员,对供餐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