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01版:一版


干群同心谋发展
——夏河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综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5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赵学忠

  如今,在大夏河畔的田间地头,在草原深处的帐篷沟壑,处处都能见到干部的身影。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夏河县各单位迅速行动,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全县以“七个注重”推进“六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
扎实安排部署
在工作节奏上注重“快”
  3月1日,夏河县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印发《省属单位联系村户表》、《县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联系村户表》等,制定《夏河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宣传方案》,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制作永久性宣传牌33个,各乡镇制作宣传横幅和标语93条,发放宣传读本5840本。建立工作月报告制度,下发《各乡镇联系单位和下派干部工作情况月报表》,要求每月上报工作小结、工作简报和月报表。成立督查组,从“组织领导、机构运转、宣传工作、信息资料、省州县乡联系单位和下派干部到位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工作创新和亮点”等7个方面,对全县14个乡镇“双联”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并向各乡镇“双联”办下发了督查通报,要求工作滞后的乡镇和联系单位限期整改。
明确工作目标
在确定联系对象上注重“准”
  该县把这项行动作为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抓手,立足县情提出了“四个到位”、“五个培养”、“八个一”的工作要求。为确保列入的联系对象是真正的贫困户、是勤劳的贫困户、是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是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夏河县利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成果,将初步确定的联系对象在村委会和惠民服务大厅进行两级公示、两榜定案,有效避免了“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的问题出现,确保能够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目前,省州县乡下派单位122个,共联系贫困村(社区)69个,达到了全覆盖;下派干部2774名,联系贫困户3209户。
立足县情实际
在联系范围上注重“广”
  夏河县既是全省57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安多藏区的中心,全县有藏传佛教寺院24座,包括远近闻名的拉卜楞寺,有在寺僧人3092名。僧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供养为主,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僧人一般都是隔了两三代的远亲供养,加之僧人不能从事其他职业,导致贫困面较大。针对这一特殊县情,结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夏河县把寺院贫困僧人及时纳入了联系范围,并紧紧围绕“六项任务”开展“双联”工作。把寺院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纳入工作范围,及时兑现寺管会人员的工作经费和工资报酬,认真落实寺院教职人员的生活补助。县寺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夏河县藏传佛教寺院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从3月27日至6月25日,各寺教工作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寺院开展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知识等宣讲工作,推进寺院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民主管理,促进和谐寺院建设。
吃准村情民意
在调查摸底上注重“细”
  2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来到联系点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洒索玛行政村,对全镇和联系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走访该村贫困户,召开座谈会,省委宣传部分六个批次在联系点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了工作计划。州委副书记杨继军多次深入联系点夏河县曲奥乡清水村,提出打造“甘南第一村”的要求,并组织人员对曲奥乡青稞酒产业发展、藏家乐建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等进行全面调研。省州县乡联系单位和下派干部第一时间深入村户,做群众的真亲戚、做群众的贴心人,填写贫困村摸底调查表722份,贫困户摸底调查表3209份。县委组织部带领组工干部深入联系点,逐户进行走访,并要求每一名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心得体会。阿木去乎镇针对低保发放不公的现象,重新确定了436户低保对象,现阶段正在张榜公示。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完成了贫困人口摸底识别工作,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896万人,贫困面达87.5%。通过摸底调查,进一步掌握了制约贫困村发展、限制农牧民增收的重点问题,为开展“双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找准致贫症结
在“双联”措施上注重“实”
  “项目栽桩、资金整合、培养典型、推动全局”是夏河县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也是开展这项行动的主抓点。在工作过程中,全县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路,采取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办法,首先解决农牧民群众近期的生活生产困难,其次结合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现状和致富意愿,将工作重点延伸到谋划产业、促进增收上来。截至四月底,省州县乡下派单位和干部为群众送去慰问金22.3万元,面粉、大米、食用油价值18.1万元。
  按照“项目栽桩、资金整合、培养典型、推动全局”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培育为重点,着力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夏河县委农办编制全县《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计划》、《1个县级试点村项目计划》和《14个乡镇扶贫开发与涉农涉牧项目建设计划》,整合农口项目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7个专业合作社和14个乡镇涉农涉牧项目建设。省工程咨询中心编制联系点《扎油乡扎油曼行政村2012——2020年发展规划》,计划分批建设15个项目。省工商局联系全国知名企业,在联系点桑科乡举行了服装捐赠仪式,向地仓村牧民发放服装1310套,并计划解决两个自然村饮水难问题,在桑科乡设立工商所、组建专业合作社、举办牧家乐赴外培训班。省科协突出科技支农作用,重点支持科才乡科普长廊建设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金川公司抽调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博拉乡和吉仓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重新梳理,探索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的路子。
  针对农牧村融资难问题,县政府筹资1164万元作为农牧村小额信贷担保基金,联系县信用联社重点面向养殖大户、种养能手、农家乐、藏家乐、养殖小区和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贴息贷款,旨在培育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牧村经济社会有大发展、农牧民收入有大提高。
加强上下联动
在联系省州单位上注重“勤”
  “双联”行动涉及省州县乡四级单位和干部,牵扯面广、工作量大。工作启动以来,夏河县下发了《省属联系单位联村工作协调方案》,要求乡镇和村社全力配合省州联系单位和干部,加强沟通联系,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收集整理14个乡镇69个贫困村(社区)的基本情况简介,分送7个省属联系单位和6名州上地级领导,让省州联系单位和干部能够对所联系的村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确保准确对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乡镇主动讲解民族风俗,配合做好前期对接工作。在纯牧区乡镇,给省州工作组配备熟悉村情、基层经验丰富的翻译,确保工作高效开展。省工商局制定省属联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形成了省州县乡联系单位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对于纵深推进夏河县“双联”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在把握“双联”方向上注重“明”
  4月16日,省委“双联”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全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同志的讲话精神,并将讲话材料转发至14个乡镇“双联”办,要求重点处理好联村与联户的关系、联村联户与扶贫开发的关系、调动单位干部积极性与发挥农牧民群众主动性的关系、各司其职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全县充分借鉴省属联系单位座谈会做法,在重大的项目申报方面,要求必须符合全县“十二五”规划要求,对照各乡镇涉农涉牧项目计划,并经县委“双联”办汇总后,统一上报至夏河县“双联”行动组长单位,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避免项目衔接不到位、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发生,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