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徐霞客游记》开篇地——浙江天台山的百名网友发起了《文明旅游天台公约》。“遵守秩序不插队,拍照留念不乱踩……”短短70字的号召一经微博发布,立即引来众多关注。生长在“礼仪之邦”的我们,着实应该彻底告别不文明的出行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但是当休闲浪漫的精神追求遭遇到一些人的陋习,确实大煞风景,令人不快。试想,如果任随不守秩序、破坏环境、随意涂鸦行为蔓延,那么全民旅游岂不是成了素质低下、缺乏公德的集中展示? 遗憾的是,并非每个人都认识到了文明出行的宝贵。在一些人眼里,吆三喝四、旁若无人被当作性情率真,挑战规则、我行我素似乎是张扬个性。于是一些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垃圾遍地,“到此一游”“残花折柳”四处可见,也就不奇怪了。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破坏,更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 旅游休闲是人类高层次的需求,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明进步。相比之下,400年前中国最早的“驴友”徐霞客“低碳出行”、赏遍河山,走过的不仅是科考之路,更是一次文明之旅。从曾经的“野地荒坡”“冒险探危”,到今天的“风景名胜”“休闲娱乐”,我们应该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不断提升旅游带来的精神享受,而不是反过来破坏其中的风景和内涵。 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最终依靠人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倚仗每个人对自身行为加以自律。当然,景区也不能将游客素质作为挡箭牌,忽视自身建设。多设一个厕所,多一道指示牌,环境干净一点,服务态度友好一点,游客自然也会潜移默化。文明行为具有感染性,环境传递出的文明将变成更多人的共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游客的言行举止,决定着你在别人眼里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只有将自己的文明行为变成节日美景的一部分,才能悦人悦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