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村位于卓尼县喀尔钦乡南部风景旖旎的卡车沟内,全村158户798人,党员43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和“双培双带”活动,以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为目的,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党员及村组干部素质为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全村经济快迅发展。 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建好班子带好队伍。村党支部把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注重班子整体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党员年龄和结构不合理问题,把懂技术、有文化、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优秀青年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强化党员培养和培训,着力把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定期公开党务、村务,给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建立健全和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农牧民书屋”,以农牧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狠抓党员和村组干部学习教育,村级各项工作转入了有序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 理清思路谋划发展,促进农村特色经济。为了打破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牧业养殖效益低下、信息渠道不畅、经济收入面窄的“瓶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分析调研后,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实施“一特四化”项目,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充分发挥党员富裕户的典型示范引导作用,采取宣传、辅导、培训,传、帮、带群众走致富之路。党员安丁子九是全村的牧业大户,牧业养殖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村支部组织党员现场观摩,让他充当辅导员,实地介绍养殖经验,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村里成立了特色牧业专业户56家,年收入158万元。 重视基础改善民生,为民全程服务代理。村党支部统一规划,整修全村主要路段,硬化部分水泥路,改造2条牧道,为158户安装自来水,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问题。为五保户8个贫困户子女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为因病致贫户、特困户申请救助金,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在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和管理村务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提高村“两委”工作效率,村党支部书记全桑杰自筹资金10000元,为村活动室购置了笔记本电脑1台、办公设施1套。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和谐新农牧村。村党支部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民事管理。以农牧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狠抓学习教育。以“农牧村形势政策教育”、“普法下乡”、创先争优、“千名干部进千乡”、“科技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牧村”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倡导“树文明新风、建和谐社会”正气,农闲时赌博、酗酒等现象明显减少。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均达到责任目标,儿童“四苗”达到覆盖率要求。农牧民群众通过“农牧民书屋”提升了文化素质,邻里友好和睦,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文明和谐新风逐渐形成。 在建设新农牧村进程中,村党支部始终走在最前列。由贫向富的转变中,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效应提升了农牧民的致富观念,转变了群众的思想意识,激发了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入党积极性,农牧民群众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更强了。2010年,大力村被喀尔钦乡党委确定为党建工作示范点。面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全桑杰说:“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则,一心为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