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5月31日 >>01版:一版


卓尼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5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本报卓尼讯 近年来,卓尼从满足农牧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围绕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公共文体、广电基础设施目标,大力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广大农牧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固定健身场所成为全民健身平台。县城洮砚文化广场宽阔平坦、绿草茵茵,成为夕阳红舞蹈队和舞蹈健身者的大舞台;大酒店广场上的篮球架及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必要的健身条件,成为年轻人闲暇时锻炼的好去处。全县每年由农牧民自发组织的篮球、拔河、赛马等体育比赛活动有30次以上,歌舞、秦腔等文艺演出活动20多场次,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成为农牧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全县已建成文化书屋98个,目前47个农牧民书屋已正常发挥作用,51个农牧民书屋的桌凳及书籍正在配套中,农牧民书屋年均服务读者达万人次。
  “村村通”、电影放影工程成为惠民活动的重头戏。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全县4568户家庭,20户以下“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今年将使18000户农牧民受益。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及设备的到位,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农牧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把电影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军营、进寺院的“五进”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固定内容,常抓不懈、力求效果;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目标保质保量完成,每年放映数字电影1200场以上。
  在狠抓文化惠民工程的同时,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向精细化、常态化、均衡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经常性送文艺下乡,开展洮砚、书画、手工艺品及民族用品展等文体活动,激发农牧民参与农牧村文化建设的热情。随着县图书馆、文化馆、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及文艺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城乡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看戏、唱歌跳舞、打球赛马等传统习惯和节日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促进了农牧村文化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何寿增)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