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
千百年来,洮河绿石砚的雕刻艺人在长期采掘雕刻的劳动创造中,以独具慧眼的聪明才智,以得天独厚的洮河绿石,以奇特巧妙的造型设计,成就了洮砚文化的艺术风格,奠定了洮砚艺术的独特地位。同时,由于长期的交流和传播,洮河绿石砚已成为文人墨客的案头珍品,翰墨瑰宝。 洮砚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洮砚自开掘雕制至今,已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唐朝,洮砚就已闻名于世,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赢得众多文人、书法家的高度赞誉,与端砚、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石质名砚。尤其在清代康熙年间,对洮砚的使用及收藏达到了最高境界。 乾隆皇帝有诗赞曰:“临洮绿石,有黄其标,似松花玉,珍以平逢。”十分看重洮砚的品质,珍爱有加,在他御用并珍藏的精品古玩中就有一台《洮河石兰亭砚》,并收入钦定的《西清砚谱》,视其为国宝。 洮砚具有贵重的经济价值。洮砚价值的贵重由来已久,雕刻洮砚本来就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更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多少年来,洮砚人家代代相传,有不少人家从事洮砚的雕刻,全洮砚乡农民收入的60%来自洮砚的生产与销售。一辈辈洮砚人在长期的洮砚采掘和雕刻生涯中,不仅以此为生,而且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着洮砚的雕刻技艺。为此,洮砚在广大洮砚人的不断创造和传承中,奠定了洮砚作为中华文化领域里最具象征意义的人文遗产的地位。唐代学者晁补之《砚林集》中赞洮河石的贵重,“洮河石贵双赵壁,汉水鸭头如此色。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倾国。”并有铭曰:“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明朝诗人李日华赋诗赞洮砚,“佳砚一方,千金难易。”2000年在北京展出的《东方醒狮砚》,经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评价,该砚评估价为2000万人民币,并授予国宝级荣誉称号。 洮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对洮砚均有诗词题铭,大加赞赏,歌咏不已。南宋洪咨夔《洗砚诗》:“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金代冯延登《洮石砚》又云:“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洮砚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它得天独厚的优良材质,巧夺天工的艺术造型,镂空悬雕的精湛技艺,使洮砚这一文房精品精妙绝伦。它以其端庄厚重的形式,显得古朴典雅,以其独具特色的工艺,出神入化。不仅具有丰厚的民俗底蕴,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洮砚产于甘肃卓尼喇嘛崖一带的山崖河谷,属于“辉绿岩”,俗名为“水成岩”,即沉积岩的一种。主要矿石分布在喇嘛崖、水泉湾一带,这里植被茂密,水土保湿,濒临洮水,到处流泉,矿脉经年湿润,滋养丰沛,其石质具有坚韧细腻,纹理清晰,色彩艳丽,秀润雅嫩的特色。 洮砚的雕刻除继承了传统的透雕、浮雕技法外,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使洮砚这一传统的手工制作更上一层楼。既有古朴典雅,美观实用的民间艺术风格,又有大胆新颖,超凡脱俗的现代唯美构思,使洮砚从单一的实用功能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当代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曾作诗赞道:“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蓄。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看教墨海翻澜处,喷薄风雷震大千。”当代国画大师黄胄先生赞曰:“万古洮石,磨墨为宝。昔日珍品,今日更好。” 卓尼是洮砚的故乡,在洮河文化的发展史上,一辈辈的洮砚人一直在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这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洮砚,不仅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珍爱文玩,更是古代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一方方洮砚蕴藏着惊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也凝聚着沧桑的历史变故和纷繁的社会兴衰。如今这些历经风雨的艺术珍品,随着岁月的流逝,或珍藏于大雅之堂,或流落在民间尘埃。 洮河石石质坚润,发墨快细不损毫,储墨不涸不腐,为历代称道。洮河砚自古极为难得,洮河古砚传世品更少。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宋代的《蓬莱山砚》;在钦定《西清砚谱》中,收有清乾隆御用和珍藏的《洮河石兰亭砚》,此砚产于宋朝。这方《洮河石兰亭砚》的题材,采用了王羲之《兰亭雅集》中“曲水流觞”的典故。砚台四周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出了兰亭雅集图,砚底是群鹅戏水,砚池雕刻有鹅池、亭台、小桥、流水和人物,在砚台的侧壁上雕刻有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这方砚台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明代的《十八罗汉洮河石砚》等。而且在日本,在东南亚,甚至在欧美等地都有洮砚的收藏。 洮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石质品德,高雅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赞誉。1995年,洮砚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雕刻)之乡”;1997年,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局)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成果展上,用洮河绿石雕刻的一台将99条龙镂空透雕的《九九归一砚》,被甘肃省委、省政府作为甘肃人民庆祝香港回归礼物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1999年国庆50周年成果展时,《中华民族大团结砚》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的亲临观看,并经著名书法家启功亲笔题写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砚”条幅。2000年的《东方醒狮砚》,2004的《百龙塔砚》,《九龙九凤太上老君砚》等先后在北京展出,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特别在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洮砚被远销日本、港澳等地区,深受国内外书画家和名砚收藏家的青睐。2008年,洮砚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洮砚又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由于洮砚雕刻工艺精巧,匠心独运,雅致大方,玲珑剔透,而且继承了带盖,透雕的传统工艺,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为纹样,以地方名胜景物为图案,以书法篆刻为雕饰,经艺人精雕细刻。或山水、人物,或翎羽、花卉,或名人诗句,镌刻于砚首砚面,显得古朴典雅,浑然一体,使其造型与实用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不但用者称心如意,而且陈之案头,也会使人赏心悦目。 明朝学者冠翰五作《砚台铭》曰:“惟彼黄膘,厥名鹦鹉,色润而碧,质坚且膴,辟作砚田,可耕可耨。乃命石工施以斤斧,刮垢磨光,斑斓奇古。置之文房,墨楮是辅,或为甘泉之颂,或作长杨之赋。挥毫洒洒,得心应手。主人曰:嘻,吾将视同皖山之歙,灵岩之辟,永贮于曹仓杜库,历亿万年而不朽。” 卓尼洮砚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独秀。在今日西部大开发中,洮砚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使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中华文明的艺术殿堂。卓尼洮砚以其恢泓气势、秀色丽质和巧夺天工,越来越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和赏识,成为文房四宝不可或缺的珍品,成为深蕴中华古老文明的砚苑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