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州依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坚持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手抓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创先争优。 加强组织领导,为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提供保障 州委专门成立了由3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文化撑州”战略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把加快文化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的责任目标,加强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政策实施、资金资源投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调控。州县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了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 突出发展重点,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围绕甘南文化发展实际,突出文化产业自身比较优势,走差异化的竞争路子。优先发展广播影视、文娱演艺、文化旅游、出版印刷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挥重点项目在扩大产业总体规模、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整体层次上的引领作用。培育数字内容新业态,发展动漫、广告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47155”文化产业建设工程,争取建成4个文化产业园区,7个文化产业基地,15个文化重点项目,5个文化产业骨干企业。通过积极的政策扶持和有序的市场运作,构建以藏文化为特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扶持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骨干企业,打造甘南知名文化品牌,提升甘南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挖掘整合资源,打造甘南特色文化品牌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独具甘南特色的文化品牌,聚集大众的目光,提升文化竞争力。按照站点高、立意远、影响大、效果好的要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着力把现代艺术理念、艺术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精心打造以香巴拉为重点的系列文化品牌,打造拉卜楞宗教文化、格萨尔民间文化、洮河风情文化、迭部红色文化、舟曲楹联文化等区域性文化。重点打造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临潭万人拔河、格萨尔赛马大会和唐卡、“南木特”藏戏、洮州花儿等文化精品。积极开发特色旅游文化,培育山水生态游、红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草原湿地游等特色旅游文化。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力争在文学、音乐、舞蹈、摄影、动漫、旅游演艺等领域多出精品力作。通过品牌打造,形成多元化、系列化、特色化品牌,并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对资本的吸附能力,推动甘南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文化产业投入渠道 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金融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建立健全政府投入文化建设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进一步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甘南州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扩大基金规模;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产业单位充分运用市场运作方式筹措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安排一定额度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企业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经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 开发人力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为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文化大师,培养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行政管理人才队伍。鼓励支持各类民间文化团体、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才的发展。推行人才高位嫁接的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辈出的良好人才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