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
在合作市公安局初见杜澎时,和笔者的想象不同,能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殊荣的大都是中年民警,可眼前的杜澎却是个十足的“小青年”。 杜澎,1981年出生,2005年加入人民警察行列,现任合作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教导员,今年5月,他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目前,他也是我省公安队伍里最年轻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积极上进钻研业务知识 2005年,杜澎从省警察职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合作市公安局110巡警大队,由于业绩出色,2006年又被抽调至合作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从巡警大队到刑警大队,杜澎都积极进取,努力钻研业务,先后两次被合作市公安局嘉奖,2008年在处置“3·14”事件中表现突出被省公安厅嘉奖一次。 杜澎调任刑警队后,担任一中队中队长,负责合作市内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当时,合作市刑事案件发案率较高,这让初为刑警的杜澎深感责任重大。那几年,他只要能抽出时间都会去“恶补”刑侦技能,加班到深夜,将所受理的刑事案件材料整理成卷,并在整理过程中摸索门路,获得较大进步。 挺身而出制服绑架凶犯 2009年1月3日,正值“两会”召开之际。 当晚11时许,刚刚进入梦乡的杜澎听到了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传来紧急集合指令。寒冷的冬季,北风凛冽,杜澎敏锐地意识到可能发生大案了,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局里。 果然,合作市发生了大案。1月3日晚7时20分许,合作市第二中学楼下宏达铝合金装潢铺易某雇佣的店员杨某下午时分带着老板3岁的儿子亮亮去合作市绍玛路口玩耍时,遭到两名歹徒抢劫,抢走杨某的手机一部,现金数元,并持刀刺伤了杨某,劫持了亮亮。 杜澎和战友们很快投入到案件侦破工作中。 向亮亮父亲易某进行了全面仔细地询问了解后,杜澎发现店员杨某很可疑。于是,他立即展开对杨某的询问。面对询问,杨某刚开始一直镇定自若,对所提出的问题总能对答如流,没有露出任何破绽。然而,当杜澎问及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时,杨某的言语间不时露出破绽且闪烁其词,眼神惶恐不安。 在政策攻心下,杨某终于在凌晨2时许,吐露出实情。5天前,杨某闲逛时结识了两名无业青年。在闲谈时杨某透露他的老板比较有钱,可以选择时间绑架老板儿子,并索要重金,事成之后三人分赃,若中途发生不测,将人质杀害,绝不可暴露身份。 获此重要线索后,杜澎为之一振,迅速做出部署。1月4日10时30分,他和队员们进入指定地点蹲守。这时,两名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通知易某携带10万元现金到合作市南木娄村东侧山上交易,否则就“撕票”。 当日13时许,当两名犯罪嫌疑人下山交易取走赎金时,总指挥一声令下,马上进行缉捕。然而,两名犯罪嫌疑人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情急之下,杜澎只身驾驶摩托车风驰电掣般一路沿山间崎岖山道奋力追击,途中他连续被坎坷不平的山路摔倒数次,可他顾不得身体的疼痛,忍痛追击犯罪嫌疑人。面对凶恶的犯罪嫌疑人,杜澎冒着被刺伤的危险扑上去与犯罪嫌疑人拧在一起,最终制服了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1·03”绑架案。 勤于思考信息引导警务 杜澎告诉笔者,他十分热爱自己的事业,但是要想真正胜任此项工作,就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刑事犯罪逐步呈现职业化、智能化、系列化、网络化的新特点,流窜犯罪、团伙犯罪日益突出,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逐渐增强,原有的刑侦理念和侦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刑事犯罪活动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杜澎介绍说。 杜澎牢固树立“信息主导侦查”的理念,自己钻研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打击犯罪的侦查方法。他将自己钻研的方法运用于实际侦查工作之中,为成功破获每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国保大队民警卜亚文的话来说,杜澎就是一个“工作狂”,有他的带领,他们这支队伍就会时时散发青春的活力,挑起守卫平安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