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兰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开春了就跟着母亲上山锄地。有洋芋地和蚕豆地,得半个多月忙活。 由于我母亲性格敦厚老实,人缘较好,所以左邻右舍都喜欢与我家联手干活。三四个人一块给东家干,完了原班人马又开始给西家干。直到锄完为止。这样干活非常有好处,因为大家边干活边谝闲传,大家说着话儿,农活也不知不觉地干了好多了。 农村的女孩子,六七岁就都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干的活不多,其实也就是跟着凑凑热闹,到山地里游玩,听大人们说古今,跟着大人吃干粮。我从她们那里听得最多的好像是生儿育女这方面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小表姨说,“你看这地里的半夏多不多,多得都快成灾了。就像咱们女人生娃这档事一样。啥时候把这两样东西给控制住了,我们女人们的心就算闲了。”我当时听得懵懵懂懂的,只觉得她们好像很害怕生孩子,自己又没有办法控制,很是无奈。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不好,娃娃生多了负担的确很重,养育他们吃苦受累不说,儿子长大了要一个一个娶媳妇,盖房子,一个一个带孙子,说是多子多福,其实挣天挖地苦一辈子,临老了靠得住的也只是一两个。 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比我们大的孩子全是兄弟姐妹四五个,最多的有七八个。比我们小的孩子清一色一个或两个。记得我们上学时,上巴藏村学小学一年级共有十二个学生,扳指数数居然几乎全都是家里的“老孙太”(姊妹好几个中间最小的一个),只有三人不是。我们当时常常自豪地说我们班是“老孙太班”。 这说明我们七零后其实就是计生政策的分水岭。我们亲身经历了比我们年长的兄弟姐妹众多的困难生活场景,又亲眼目睹了比我们年轻的小一层人的成长历程。他们衣食住行的富足,学习用品的富足,精神食量的富足,常常让我们对自己的童年感到心酸。记得我们小时候吃饭时家长不在了都是大孩子抢得多,小孩子一直不停地哭闹,谁吃得多谁就高兴。现在可好,小孩儿们吃饭让谁多吃一点另一个根本就无所谓,甚至还高兴。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稍好一点的小朋友买几本“画本”(图片下配文字说明的微型画册),大家如获珍宝,千方百计地讨好拥有者,以便借着传阅。上一位没翻完,下一位排队等候。这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唯一好东西。小学四五年级时,家庭条件好点的订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我们借到手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地看。无奈书的主人一再催促,尽管这样,等书再次传到主人自己手里,已成“油饼渣渣”了!气得小主人破口大骂,恶狠狠地说:“以后有书再也不借给你们这帮混蛋了!”你看现在的学生,学校有图书室,家里有书架,想看啥书有啥书,精神食粮富足得很呢。每当站在新华书店柜台前,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心里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上上几代人,赶在了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年代,姊妹又多,上不起学的都有好多,更不要说有更高阅读的奢望。喜的是,现在国家富裕了,人口控制住了,少年儿童的学习条件好多了。国家在农村施行的一系列少生快富、优生优育政策,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家提倡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使家乡人的婚育观念、男女性别歧视等陋习彻底改变,奖励优惠政策的全面实行,解除了有些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认识、感受到了计生政策的优越性。 前一段时间回家乡串门子,闲聊中一位本家嫂子对我说:“我生了两个女儿,看够了婆婆的脸色,听够了别人的风凉话,你知道咱们村上人没生个儿子就觉得低人一等,吵架时就骂你‘断根’。现在国家对我们政策好了,给两女户一次性奖励3000元,乡上还为我们办理了养老保险,保险费别人家一年交100元,我们家交70元,医疗保险计生部门统一为我们上缴。乡政府有啥好政策都先为我们两女户考虑。两个孩子现在都很争气,大女儿在班上总考第一,二女儿成绩也不错,两个孩子都让我省心,现在别人的闲话慢慢少了,婆婆看着两个乖巧的女儿也不再说啥了。”的确,婚育观念的转变是需要用时间来证明的,同时也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来证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效显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小时候姊妹一大帮,一人做一件新衣服就得做五件。现在可不一样了,过年时我给我侄女买了两件新衣服,质量挺好,样子也不难看,而她却看不上眼,嫌样子不流行,太呆板,不穿。我暗自思忖,还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的要求也高了,换了我们小时候,别人给件新衣服肯定高兴坏了,绝不会挑三拣四的。 优生优育的成果更是明显。我们小时候一个家庭都至少有四五个孩子,多的七八个。更令人惊叹的是几乎百分之六十的家庭都有一个哈人(傻子),我们的房前屋后,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随便就能遇到个“现世宝”,有的不会说话还能干活,有的连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全凭父母姐妹抚养。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不光是我们村子,沿白龙江一带的几个村子都有这样的现象。有人说沿白龙江一带“哈人”多是因为迭部县的“七九二矿”把白龙江水污染了,下游吃水的人深受其害;也有人说是父辈们生活不好,胎儿营养不良导致了这种情况。总之,后来计划生育政策也实行了,人畜饮水工程也实施了,乡镇都建立了优生优育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乡计生站免费为育龄妇女发放叶酸片,进行产前和产后跟踪服务,家乡的人口素质得到了空前提高,自我们之后居然就没有了一个“哈人”,村里的小孩儿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淘气,一个比一个招人喜爱。带孙子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心里都乐开了花,就连他们脸上的皱纹里仿佛也堆满了笑意,鬓角的白发里似乎也藏满了开心。 前不久再回到家乡走亲戚,谈起小表姨当年说的“半夏和女人生娃”这档事,大家都哈哈大笑。堂姐笑得捂住肚子说:“想不到当年最烦人的女人家的两桩愿望竟然都实现了。半夏十多年前就有商人来收购,价位相当可观,让乡亲们挖得都快长不住了;计划生育政策使我们农村妇女彻底地解放了自己,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自己的事,我们年轻人真是赶上好时代了。小表姨她们的命真是太苦了。”说完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