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8月03日 >>02版:二版


众手浇开文明花
——记全国文明村卓尼县纳浪乡羊化村何寿增 康鹏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在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中,卓尼县纳浪乡羊化村榜上有名,获得“全国文明村”殊荣,这是卓尼县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农牧村。从县级文明村,州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文明村标兵,羊化村群众用勤劳和智慧,使创建活动结出了累累硕果。
转变观念 大胆尝试
  近年来,村党支部根据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工作实际,根据当地独特的光热资源,因地制宜,理出了“立足地理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富民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学愚公、当包公、做济公、心为公”的村训,制定详细的增收、增效措施。针对人均耕地面积少、传统农业增收困难的现状,村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村组干部带头示范,种植地膜当归、黄芪、党参、百合等中药材;大胆尝试,在本村鸭子川秋后二茬复种了15亩绿头萝卜喜获成功,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开创了洮河沿岸二茬复种的先河。经过示范带动,群众的观念转变了,致富的门路拓宽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该村90%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在洮河沿岸,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为了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村党支部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41万元,修建了羊化村电力提灌站及配套支渠,可供860亩川地实现保灌,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为此,羊化村被列为全县万亩稳产田主产区之一,电力提灌站也成为全县乃全州的样板工程。
拓宽思路 发展经济
  羊化村人均耕地1.2亩,人多地少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地少人多的情况,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不满于光靠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多方争取资金,新建了30座日光节能暖棚,租赁承包给家庭人口多、会经营的能人管理,创建返季节蔬菜基地,年收入达30多万元。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村里大量劳动力闲置,村上想办法,吸收闲散青年劳力,组建羊化村持贫建筑队,承包附近县、乡一些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牧道等工程,年创收18万元之多。为了集中闲散劳力增加收入,村组干部集资修建了羊化村股份制砖厂,2011年,砖厂进行了设备更新升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2012年生产红砖900万块,年产值可达40余万元。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天锈的倡导下,10户具有创业意识的农牧户共同筹划成立了卓尼县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促进了该村生猪养殖、牛羊育肥、良种培育和生态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羊化村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2006年,该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村,现已完成了总投资499.66万元的试点村建设工程。先后被省综治委、文明委命名为“安全文明村”,被省、州、县委分别授予“全省农牧村先进党支部”、“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标兵”;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倡导文明 协调发展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村党支部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尊老爱幼的文明新风。将田间管理,红白喜事、节俭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以普法教育为契机,开展了“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广泛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促进了邻里友好和睦;村上把不赡养老人、不教育子女、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纳入教育引导工作范围,村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组户,广泛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已成为全村群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在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下,羊化村杜绝了盗窃、拐骗、赌博等犯罪行为,村中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群众安居乐业,全村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村党支部书记王天锈说:“羊化村将继续巩固全国文明村创建成果,着力提高全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努力使羊化村成为全乡乃至全县文明形象的一个亮丽窗口。”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愿盛开在洮水边的这枝“独秀”引发更多的“万紫千红”来点缀卓尼这块神奇的热土。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