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延迟退休的热议,养老问题的探讨也在迅速升温。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选择一个合理有效的养老方式成为每个家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最近,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张学忠就指出,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300多万,对社会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在各种各样的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以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表示,对于承继了数千年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中国人来说,家有着难以言喻的非凡意义,更多的中国老人倾向于在家颐养天年,这决定了居家养老的主流地位。 陶立群表示,居家养老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比如和养老院相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能享受天伦之乐,隐私性较好。而且在家过晚年,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此外,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由于远离自己生活过的街区,平时难与亲人见面,心理易产生一种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和忧伤感。若让老年人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环境中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助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 但居家养老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随着独居老人的增多,安全如何保证成了一大难题。空巢老人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邻居、家人又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耽误救治。在花销方面,居家养老整体成本较低,但也因人而异:如果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或者子女有精力和时间照顾,那护理成本就可以省下了;如果平日生活需要有人照顾,护理成本很可能累积成“天文数字”。因此“居家养老”较适合于眷恋老环境和老邻居、生活能自理、有住房和一定经济来源,最好有老伴或者家里有其他亲人陪伴的老人。 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子女应为他们考虑得贴心一点。比如说,即使是较小的声音,对神经日渐衰弱的老人来说也是噪音,因此门窗、墙壁的隔音效果要好,尽量不受外界影响;在老人卧室到卫生间的通道上,最好装盏夜灯,晚上一直开着,方便老人起夜;家具少些棱角,并尽量靠墙摆放,选择与写字台高矮相当的家具,便于起身时撑扶;卫生间地面要使用防滑瓷砖,在淋浴喷头下面、浴盆里面及前方都要铺上橡胶防滑垫。 不少人认为居家养老,顾名思义就是每天都在家里生活,其实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概念。专家表示,居家养老并不是要完全只生活在家中这个小圈子里,老人要发展兴趣爱好,借助社区优势结交朋友,参加老年人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每年定期旅游,这才是理想的居家养老方式。 在居家养老成为最主要养老方式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其存在的种种欠缺。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表示,重要的是不断扩充养老模式的新内涵。一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二是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减轻亲属照料的压力;三是尽其所能地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尹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