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8月08日 >>03版:三版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品读《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0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訾晓辉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季羡林在该书首篇中写到: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季先生说,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季羡林是一代国学大师,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虽然不能像季先生读那么多的书,但是,茶余饭后,坐在写字台前,旋亮台灯,抽出一本书静静地读,却是可以的。黄橙橙的氛围,轻悠悠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书香。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千古的风流人物在眼前忽又乍现,或有百般人情万千事理穿梭演绎,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种种滋味,领略诸多的人生经历,窥见世人不同的心态,那种欲说还休的隽永况味,只有沉浸于书页之中方可领略。在读书中,你才能感知那些形色各异的人物与你促膝长谈,使你重新发现生命曾经隐忍的种种深意,使你确立一种信念,一个目标,实现生命价值而不后悔。
  浮躁,是目前大家对世风人心一个有共识的概括。读书不安其心,做事不守其位。信息社会各种新知识、新观念铺天盖地,有的同志感到眼花缭乱,什么都想学,但什么也学不进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忙于应酬交际,忙于事务,忙于家庭,忙于设计后路,沉不下心来,坐不住凳子,结果到头来,陷于经常立志、经常落空、经常后悔的恶性循环中。诗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读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它能使我们开阔眼界、怡情养性、精神充实、智慧丰富,使我们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远离低级趣味。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我们虽不都能像季羡林大师一样取得震古烁今的成就,但应志存高远、立足现实、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立德修身、奉献社会,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籍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尤其是对我。当我苦恼时,书本给我以欢乐和解脱;当我失意时,书本给我以启迪和人生的感悟;当我寂寞时,书本给我以轻声呼唤的语言与我亲切交谈,让我感受愉悦,得到慰藉。我的童年,上百本连环画书(小人书)曾是我的“亲密伙伴”,我的青少年时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苦菜花》等读物伴随着我成长,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常发的《老共青团员》使我终生难忘,书籍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好多时候,它影响着我的生活甚至人生。如今读书已成为我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工作之余,于月明或风雨之夜静居陋室拥书缠绵,从而把由读书引发的诸多感慨付诸笔端,使思想得以陶冶。世间诸事,哪有比这更让人感到逸兴横生和满胸惬意的呢?有一首诗这样写着:读一篇散文,我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读一出戏剧,我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读一首诗歌,我在含蓄凝炼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读一部小说,我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我们涉猎在这茫茫书海,我们思考着,我们磨砺着,我们成长着。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