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早晨,舟曲县城春江广场,灾后安置房摇号现场一派喜气洋洋。“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就要有房子住了!一开始我就没绝望过,有党组织会管我们、会顾我们,我一直坚信党会带领我们重建新家园的。”张磊眼含着喜悦的泪水说。他抹了一下眼角,用手指着四周,身体几乎转了一圈:“看,现在多好,才两年时间,这么多人就都有新房子住了。是党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穿过城关镇熙熙攘攘的街道,走过几条蜿蜒的小巷子,一座端庄宁静小院子便出现在眼前。整洁朴素的小楼,墙头悄然爬着的藤蔓,门口伸着懒腰的小狗,让人相信这里就是一处普通的民居。事实是,过去两年,这里作为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的办公所在地,成为协调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的前方中枢。 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的13名工作人员都是党员,在这里,省长助理、省前方小组组长夏红民经常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临时党支部组织的学习。自2010年11月进驻舟曲以来,临时党支部积极协助省前方小组开展各项工作,主动监督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各建设和保障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各方科学有序、相互支持、合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无小事,概括起来就是“急、难、险、重”,但为了多接触实际,熟悉业务,工作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向施工一线人员学习。晚上深入施工现场,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可大家每次都是抢着去。工作人员常常是一身土、一身泥,擦破皮、扭伤脚也是家常便饭。 工作时间不定,加班加点成为常事,基本没有正常的休假……省前方小组的党员干部们自觉克服单位和家里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没有一个请假或拖延不归。 正是依靠这种敢于担当、团结奋斗的力量,省前方小组通过及时报告重建项目实施进展、反映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事项,为省委、省政府和省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现场工作,保证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在灾后重建一线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 峰迭新区建设是全县灾后重建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拆迁征地工作量极大。为了确保新区建设如期开工,从2010年10月初开始,峰迭乡党委抽调党员骨干组成工作组进入现场办公,工作人员克服一切困难,仅用了12的天时间就在瓜咱坝永久性征地680亩。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拆迁工作也不例外。在全乡党委扩大会议和干部职工大会上,乡党委号召党员干部要在灾后重建中做表率、当楷模。很快,水泉村主任杨成生、坝子村支书姚刘代成、村主任杨江林等共产党员率先站出来了,带头“拆了小家为大家”。在他们的带动下,难度最大的拆迁工作得以有力有序的展开。 随着重建工作的基本结束,峰迭乡境内失地70%以上的农民达到518户。乡党委积极为失地农户探索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在新区周边发展第三产业。如今,峰迭新区周边已建成商铺105家,餐馆23家,有96名失地农民搞起了运输业。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小组,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坚强堡垒。重建过程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维护群众利益,而群众更是把党组织作为自己的依靠、支柱和“贴心人”,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