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他们是重建家园最坚强的支撑力量。 省交通运输厅舟曲交通重建项目办征迁科的杨桑杰,是项目办唯一的藏族党员。杨桑杰从事“灾后重建”工作已经有4年了,只不过头两年干的是“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他是个“没家”的人,他的家被泥石流冲毁了,平时工作、食宿都在征迁科那个小小的办公室里。 但性格腼腆的杨桑杰却说他有3个家。 “这间办公室就是我现在临时的家,工作生活都在这里;还有1个家在碌曲,妻子在那边打工,母亲、孩子都跟过去了;再就是在兰州新区的新家,刚摇完号,我还没去看过呢。”杨桑杰扶了扶眼镜说:“我工作忙,其实哪一个家都顾不上。” 舟曲灾后交通项目省道313线维修和改扩建工程建设工期短、任务重,需新征公路建设用地约280亩,涉及780户,征地拆迁难度极大。 两年来,作为“开路先锋”的杨桑杰一直奔走于各单位、各农户之间,不停地汇报、联系、协商,到最后,他记不清跑了多少路,打了多少次电话,但是沿线拆迁的电力、通信杆100多根,他都能说上具体位置。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的态度,征地拆迁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没有给工程建设拖后腿。 杨桑杰11岁的儿子杨加兴一直安静地坐在旁边,这次是趁着放暑假过来和父亲待几天,而杨桑杰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陪一陪孩子。“我欠家人太多太多了。”杨桑杰边说边轻抚着儿子的头,来之不易的相聚对他来说实在太过短暂。 李晓怡是甘南供电公司党委书记。两年前,灾难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带领职工在一线抢险,指挥抢险队员抢通线路。 舟曲电网建设是灾后重建的重头戏,2011年12月,李晓怡受省电力公司党组和公司党委的安排,担任甘南供电公司舟曲县电力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副组长,驻守在重建第一线。 就在今年5月,在舟曲中低压电网施工进行到关键阶段,李晓怡的母亲病危,当他从舟曲赶到家中时,母亲已经去世。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李晓怡怀着悲痛的心情办完母亲丧事后便连夜赶回舟曲工程现场。 “从抢险救灾到电网重建,党员就像启明星一样,应该走在最前面、照在最前面,保障救灾和重建工作的开展。”李晓怡阐述着自己坚持的观点。 同是共产党员,同是电网人,舟曲电力公司线路班班长严安平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的两年里,一刻也没闲着。泥石流灾害中,严安平的母亲和亲戚不幸遇难,但为了保证重建单位的可靠供电,他掩起心中的伤痛,一直坚守在抢修和施工现场,身心憔悴的他曾两次因劳累昏迷住院。 “工作很忙,但忙碌,能让我减轻心中的忧伤。忙碌,也让我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彰显了国家电网人的责任。”严安平质朴地说。 坚守,做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为的是舟曲的再次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