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8月15日 >>03版:三版


精雕细琢,神形兼备
——记洮砚雕刻大师洪绪龙○李德全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1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洪绪龙,男,汉族,生于1968年,临潭县王旗乡人,现移居酒泉瓜州,先后担任瓜州县洮砚国翔有限责任公司总工艺师、厂长。系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卓尼县洮砚协会会员。其雕刻艺术擅长古典人物、传统的雕龙琢凤及山水花鸟等。
  洪绪龙先生自幼酷爱人物造型的构思与创意,擅长历史及神话传说人物的工笔描摹。而后由于他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洮砚雕刻艺术的氛围,于是他从书面绘画转为洮砚雕刻,并于1987至1989年,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雕刻传承人李茂棣大师,在李茂棣大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钻研,致力砚雕,学习了洮砚雕刻的传统工艺,吸纳了李茂棣大师的人物雕刻技法。1989至1992年,他便在家里自己从事洮砚雕刻,但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知识阅历欠缺,洮砚雕刻离不开传统旧法的制砚窠臼。于是他于1993年在西北师大洮砚艺术研究班深造,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深入研究雕砚技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1995年回乡后,他自筹资金创办洮砚雕刻加工厂,但由于洮砚雕刻技法的不成熟,和办厂经验的不足,办厂只能告一段落。
  从1999年开始,他便离开家乡,带着走出去学习其它砚种雕刻艺术的想法,先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市贺兰砚厂从事贺兰砚的制作,直至2004年。2005年他又赴河南三门峡虢州制砚厂,学习虢州砚的雕刻技艺,并担任虢州砚雕刻技术指导。2009年,又回到卓尼县洮砚有限责任公司制砚,担任总工艺师。这真是“十年磨一剑”,十年的走南闯北中,他不仅研究了贺兰砚、虢州砚,而且研究了端砚、歙砚,以及其他砚种。他广采百家之长,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物雕刻艺术。之后,又于2011年5月至9月,参加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研究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重点培训学习了砚雕工艺理论。
  他认为,洮砚之所以发展不快,一是因为雕砚人普遍学历不高,难以取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二是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洮砚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使洮砚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三是因为对洮砚雕刻缺乏深度研究,使洮砚作品无法精益求精,凤毛麟角的几个省级洮砚雕刻大师,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大市场理念和专家型意识,致使洮砚雕刻进退维谷。五是由于政府部门缺乏品牌打造意识,不能把洮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运作,不给洮砚雕刻大师们提供一个平台,是这些洮砚传承人和雕刻大师无所适从。
  这就是一个洮砚大师的心声,也真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洮砚文化的悲哀。
  洪绪龙大师经二十多年的磨练,其雕砚技法日臻娴熟,尤其他雕刻的古代仕女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衣袂飘飘,呼之欲出。他的洮砚雕刻事迹及成果多次在《甘南日报》刊登,又被列入《话说洮砚》电视片主要介绍人物之一。2009年,作品《杨贵妃砚》在卓尼县洮砚精品展中获二等奖;2010年,《惜春作画》获甘肃省工艺百花奖制作技艺一等奖;2010年《太公钓鱼》获甘肃省工艺百花奖制作技艺三等奖;2010年,《莺歌燕舞》获卓尼洮砚展览评比制作技艺一等奖;2010年,《佳人闲奕》获第十一届四川西部国际“三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玉环戏鹦》获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金奖;2011年,《李纨教子》获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金奖;2011年《广寒仙踪》被宁夏贺兰砚博物馆收藏;2012年雕刻的《玉环戏鹦砚》,被《甘南日报》文化版第348期选为刊头题图。主要事迹及作品先后载入《中华传统文化》2012年第七期、《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砚雕艺术家》等专业刊物。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