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01版:一版


杨举财: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郭兴春

  人们都向往通过成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举财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却志存高远、敢为人先、诚实守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的带动下,“运输队”打基础、“工程队”拓富路、“建基地”奔小康,一系列惠民务实的举措,促推了大棚蔬菜、藏中药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奶牛养殖、青稞良种等五大基地的建成,全村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好、旅游文化发展好、特色产业支撑好、社会和谐稳定好的良好局面。
志存高远创基业
  杨举财家有七口人,他是家里的老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5岁他就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17岁那年他倾其所有,东借西凑购买了一辆拖拉机,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搞运输,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终于有了资金积累,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但他深切感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满园春”,当他的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时,并没有忘记大家,看到全村许多家庭生活仍然艰苦、生产仍然落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村里其它人都过上好日子,他鼓励村里年轻人买车搞运输。在他的帮助下村里先后购买了10辆汽车,并组建了运输队,此后搞运输的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个别家庭还富裕起来。
敢为人先拓富路
  搞运输投资大,而且难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于是杨举财又想别的办法、找别的出路,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于1992年组建了香拉工程队,这为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搭建了广阔平台,为全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三年的努力,香拉工程队队员发展到了120人,固定资产达300余万元,带动农牧民年增收5000元,香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为了使工程队能够长足发展,杨举财恪守“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施工”原则,要求队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始终坚持“四个一样”:大事和小事一个样、外露工程和隐蔽工程一个样、分内事和分外事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一个样,无论工程大小,都严把质量关,所建设的工程都是样板工程、形象工程、优质工程。在他的带领下,香拉村工程队在合作地区树立了“质量为先、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在参与招投标的项目中中标率最高。
  目前,香拉村工程队可容纳就业人员400多人,在满足全村富余青壮年充分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凝心聚力奔小康
  近年来,杨举财带领乡亲们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培育良种基地、养殖优良畜禽等,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先后修建桥梁4座、村道50公里、河堤40千米、危旧房改造150户、游牧民定居工程易地搬迁30户。
  2004年,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杨举财与村“两委”一班人通力协作,陆续建起了拉寨百亩日光温室标准蔬菜大棚90座,并形成了“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基地年纯收入达30万元,参与经营的群众家庭年均增收达8500元。在“拉寨模式”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11年他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建起了博拉日光温室标准蔬菜大棚24座,预期收益显著。2008年该村顺利通过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检查验收。全村95%以上的困难家庭脱贫。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