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广袤的美武大草原,开凿巍巍那斯贡、三岔口隧道,跨过山水冶力关、美丽康多峡,连接合作市至卓尼、临潭两县,正在全力改建中的合(作)冶(力关)二级公路即将成为贯通我州东西的又一大动脉。 八月,冶力关景区翠峰如洗、树木峥嵘,景色怡人,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合冶二级公路施工现场,记者同样感受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大型挖掘机、装载机开足马力,重型卡车往来不息,机械的轰鸣声伴着筑路者们的吆喝声合成一曲曲建设之歌,响彻山谷。一道道平整厚实的边坡石墙砌起来,一处处土石山丘开挖得宽阔平整,一个个标段的路基逐渐成形,沿线群众眼里看着,心里乐着。 “如此令人神往的自然风景区如果没有一条‘上档次’的公路通往其间,岂不是让游客留下深深遗憾!”这是从合作前往冶力关景区观光旅游的每位游客心中所想。 路,是富裕文明的标志,是有形的经济动脉,更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合冶二级公路是国道213线、省道306线和省道311线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区域内一条重要的横向经济干线公路和旅游通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冶力关旅游景区的深入开发,原本不足3米宽的合冶路通行能力显得严重不足,如遇雨雪天气,更是举步维艰,难以通行。为此,各级政府及省州交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实现了工程总投资达153661.73万元的合冶二级路拓宽改建项目的落地,全力打造一条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的旅游线路。 项目起点位于合作市东北在建岷县至合作二级公路与县道406线交叉处,并与国道213线连接,路线总体走向由西向东,途经合作市佐盖曼玛乡、佐盖多玛乡,卓尼县康多乡、勺哇土族乡,终点位于临潭县冶力关镇冶力关大桥头,线路全长101.911公里。合冶二级公路所经之处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又有山地草甸、沼泽草甸等,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其间至今一无国道穿越,二无铁路水运,公路便成为这里国民经济发展的唯一运输载体。修路难、路难修的特征十分突出。 在临潭县冶力关镇设立的合冶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办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句话是合冶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办主任道知次旦常说的。项目外围协调负责人何生俊说,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合冶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办及各标段建设者的座右铭。为了让这一承载着改善和优化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和路网结构,促进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发展之路、民心之路早日建成通车,合冶二级公路项目办和全体工程建设者面对现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困境,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比产值、比文明施工的高潮。 推进施工顺畅进行是项目办上场后就力争达到的目标。其中,征地拆迁工作就是一个“硬骨头”。合冶二级公路改建项目路线穿越两县一市5个乡镇,全线占用土地面积3309.04亩,沿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嘛呢房、活佛诞生石等宗教场所和耕地、草场等,征地拆迁工作量大面广,用地类型复杂多样,部分用地权属不清,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之群众干扰比较突出,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顺利推进合冶公路项目建设,州政府与沿线县市政府签订了《工程建设联建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及补偿标准;项目涉及县市及时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与项目办工作人员组成征地拆迁小组,分别负责境内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工作。期间各征迁小组带着感情走村串户,耐心宣传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张榜公示征迁计划和补偿标准,加深了群众对征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目前红线内征地工作基本完成,部分临时用地正在积极协调中,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合冶二级公路改建项目建设者深知标准化建设施工和管理,就是一把标尺、一个标杆,只有掌握好了打造统一、规范、有序的施工标准体系,才有对项目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的有效控制。为此,项目办在每一道环节上始终本着拉直一把标尺、立正一个标杆,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实验关、检测关、工艺关和验收关,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图纸规范施工。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万无一失,合冶二级公路项目办和建设单位做足了各方面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定期深入检查,及时掌握工程动态。7月底,项目办组织相关人员分成内业和外业两个组,采取实测实量、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原材料质量抽检等形式,对公路全线2个监理合同段、7个施工合同段、中心试验室等共10个单位的质量、安全、环保、进度、文明施工、财务、管理行为等进行了综合大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和《合冶公路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本着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对综合考核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施工单位分别予以10万元奖励和处罚,相应监理单位给予20%的奖罚,有效促进了参建各方抓质量、促进度、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