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风
利用两天的时间通读了李城先生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伏藏》。这部小说采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用日记形式记录了民国时期藏区背景下的木道那这个独具特色的藏族村寨民众的生存状态,同时木道那又是阿克洛哲苦心经营的理想王国和乐园。李城老师通过医生拉杰的笔生动刻画了木道那人生活的喜怒哀乐和命运的跌宕起伏、变化无常。这部小说故事紧凑且传神,情节富于变化,常有异乎寻常的精彩展现和艺术勾勒,这是我州近年来少有的不同凡响、打破常规求突破的文学精品,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有足够的理由值得我们关注和宣传,建议李老师对小说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写成影视剧本,提升小说的传播效应。这部小说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符合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基调,艺术上追求人类的真善美,更合乎时代和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 最近,有关《最后的伏藏》的评论和读后感较多,反响较大。但对于没有接触过小说写作的我来说,这部小说对我的触动很大。作家李城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阿克洛哲心胸的博大和对家园执着的爱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着我;喇嘛次仁深邃而慈祥的目光,白玛纯净的眼眸和善良的愿望,刀吉的彪悍和疾恶如仇,仙巴的狡黠和懦弱,拉杰的坦诚和信守承诺,许多扣人心弦的情节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发生的故事。 李老师的小说作品我接触了一部分,但理解得不是很透,对于这部小说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是这部小说通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无论是小小的藏寨木道那,还是玛沁河对岸的南巴部落、赛钦牧场和亚日部落,甚至亚日寺院索南龙布等僧侣们的明争暗斗,马家军的入侵改变草原的宁静、吐谷浑城堡的宝藏等等,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闪烁着草原儿女追求真善美的人性光芒,辉映出他们为维护家园的正义事业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这些人性的元素都在作品中如同情感的柔丝弥漫在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中。 二是这部小说时刻营造着民族和谐融合的浓郁生活气息。医生拉杰与阿克洛哲之间亲如父子般的情谊,与白玛、拉姆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结,以及拉杰之妹梅朵与刀吉之间、帕加西饶与回族穆萨之女桃儿之间难于割舍的爱情等等,都时时处处流露着木道那藏、汉、回三个民族和谐共处,亲如兄弟,相互关爱的场景,勾勒出民族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美好画卷。 三是这部小说处处呈现着追求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作家李城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悬念、忘记仇恨、忘记过去、展示自我的理想王国,一个执着信守承诺、爱家爱国的人间乐园,一个张扬个性、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放弃狭隘认知、建立生存规则、遵循生活法理的新型家园。作家艺术地再现了藏区村寨木道那由平静祥和的兴旺状态,在外来势力的强大干预下走向衰落的全过程。残酷的现实和民国时期的腐败统治扼杀了一个追求和平、幸福的理想王国之梦。 李城先生《最后的伏藏》,给我们鲜活地提供了一部集包容性和独特性相融合的民族史诗,为藏区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和幸福生活勾画出美好的愿景。作家把各种生活的矛盾和一系列突发事件聚焦到小小的木道那,让人们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巨大的压抑,处处危机四伏,棘手的事务让故事中的几位人物超常显示处置能力,这种谋篇水准恰好体现了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成熟的语言、情节驾驭能力。作家甚至专心对藏传佛教教义做了较深的学习和研究,以至于小说中对佛教的描述充满了神秘感。作家对藏区生活场景的勾画十分娴熟,足以透视出李城老师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贴近民众的务实作风。 总之,作家李城的小说已经进入全新而成熟的创作时期,我们期待着他能在涉藏题材的小说上有新的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