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舟曲县人才工作以认真落实省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健全制度为保证,以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建设为重点,坚持在发展中凝聚人才、实践中培育人才、创新中识别人才、真情中关爱人才,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加快舟曲灾后重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强化保障 人才工作有合力 该县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牢固树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要务”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用活人才”,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全县23名党政领导干部每人联系3至4名专家,共联系73名副高以上职称的高技能人才,有效促进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好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明确工作任务。印发《舟曲县2011—2020人才发展规划》和《舟曲县2012年人才工作要点》,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并将人才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列入各乡镇和重点职能部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中,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搭建平台 人才干事有机会 按照“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思路,采取选才、引才、聚才、育才的方式,引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资源总量。精心选才出实招。在选拔党政人才上坚持拓宽视野、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近年来,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使一大批年轻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激发了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储备38名乡镇正职后备干部,12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在全县19个乡镇的2个社区居委会和210个行政村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038名,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备保障。用心引才出实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断充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在引进项目、技术、资金的同时,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专业人才。招贤聚才出实招。先后从省内外高等院校招考12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舟曲工作,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把公务员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培训 人才素质有提升 该县始终把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人才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全面促进各类人才素质的提高。抓好党政人才培训。采取上挂下派、外出考察、集中培训、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多种有效方式开展党政干部继续教育,同时,组织动员部分干部参加县委党校、电大函授、在职研究生学习,进一步推动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抓好劳务技能培训。依托县委党校和县职业中学,全面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形成培训、就业、输出“一条龙”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相关培训影像资料,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和科技致富带头人赴陇南、卓尼、天水等地开展集中学习、实地考察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邀请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技术培训。抓好党员群众培训。依托县、乡党校和远程教育站点,对全县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经济管理、市场信息、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文体卫生、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培训各级各类人才38551人(次),其中党政人才素质综合提升培训1034人,劳务技能培训1745人(次),农业劳动实用技术培训1103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培训25192人(次)。 贴心服务 人才发展有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该县把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作为关键,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舟曲真正成为聚才的磁场、创业的乐园,成为各类人才发展的热土。打造贴心工程。在悉心关怀上下功夫,采取“组织上关怀一点、生活上关心一点、福利待遇上照顾一点”的方法,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创业,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在严格经费保障上下功夫,把教育人才开发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千方百计挤资金,保障各项人才经费落实到位。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以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为契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深入实施,不断提高舟曲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为各类人才创业搭建广阔的干事平台。在生活照顾上下功夫,为各类人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干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县有线电视台、远程教育站点等宣传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对中央、省、州相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广泛宣传,使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人才工作在政策上了解,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