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8月31日 >>02版:二版


围绕农业抓特色 创新思维促发展
卓尼县扎古录镇镇长 李茂森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就卓尼县扎古录镇而言,要加快新农牧村建设,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围绕特色抓农业,创新思维促发展。
  一、基本情况
  扎古录镇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卓尼县西北部的洮河沿岸,处在甘川两省交接边缘地带和藏、汉、回等民族的结合部,是卓尼县仅次于县城的商埠重镇和临卓两县农、林、牧、副及土特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境内海拔2600—4900米,全镇土地面积258.82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1256户,总人口6557人,其中:农业人口1076户5918人。2011年,全镇完成农业增加值199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54元。2011年镇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镇政府被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二、现状分析
  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主导的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有的特效性、一定的规模性和良好的综合效益性。特色农业的关键就在于“特”,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近年来,扎古录镇党委、政府对全镇的农业发展在思想上重视、政策上倾斜、投入上保证,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相比较而言,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依然比较落后。究其原因,尽管有诸多因素,但在立足山区开发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农业方面力度不大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充分利用相对独特的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规模,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扎古录镇农业的发展方向。扎古录镇作为一个山区镇,特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污染少,发展特色农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山区发展传统农业,扎古录镇无规模优势,发展大路产品也不是扎古录的强项,只有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才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此,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选择具有地域特点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既是山区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更是山区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发挥地理优势,打造品牌产品特色。扎古录镇平均海拔2900米,对于中藏药材生长栽培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目前,佛赐中藏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引进试种成功丹参、羌活、藏柴胡、藏木香、独一味、唐古特大黄等13种中藏药材,其中秦艽、羌活、唐古特大黄已大面积科技推广种植,种植面积达800多亩。今年呈现出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品种增多、“订单”种植比重提高等特点,培育中的中藏药产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扎古录镇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肥沃,化学肥料投入较少,这是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作为和农民连心连利的民心工程,几年间,在蔬菜大棚建设上,扎古录镇从全面包办到大额补助,从贴息扶持到以奖代补,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农民也从一开始不敢建棚,转变为目前主动建设大棚。同时积极推进无公害蔬菜产地工作,这为扎古录镇的蔬菜产品贴上了“纯天然、无公害食品”的标签,拿到了通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规模养殖特色。近年来,扎古录镇从镇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科学开辟农牧民增收新途径,实行暖棚育肥养畜。目前,麻路供销社藏羔羊保镖育肥小区分社已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扎古录镇的畜牧业发展相对处于低层次,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畜牧养殖潜力很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饲草利用率比较低,饲养量小,缺乏具有产加销综合功能的带动性龙头企业,畜产品深加工方面仍处于卖活畜、售原料、粗加工的落后状况。因此,今后要在继续巩固发展千家万户牛羊养殖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畜牧牛羊养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冻配改良、暖棚养畜等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质量。
  发挥地域优势,打造以农促商特色。扎古录镇交通便利,是车巴地区经济、文化、商贸、物资集散中心,辐射临卓两县部分乡镇。投资1000万元的扎古录镇活畜及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已投入使用。并逐步呈现出特色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后,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先导作用,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规模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加工业,为市场提供丰富货源,逐步形成商贸流通业与特色农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发挥景区优势,打造观光农业特色。扎古录镇森林密布、草场起伏、水草繁盛,河流交织,山体纵横。镇政府所在地麻路坐落在洮河与车巴河交汇的三角洲上,是藏族风情旅游开发中心。岷麻公路与江迭公路交叉穿过麻路,境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柏香山、卓玛林卡、“农家乐”、长辫子旅游点等集观光旅游、消费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一条河就是一个游乐园区,一座山就是一个观光园区,长远来看,关键要立足现有资源,开发以自然生态景区为重点的观光农业,让游客入内观赏、游乐、品尝、参与、制作,享受田园乐趣。同时,要按照规划布局要求,建设一批起点高、创意新、特色强、功能全、效益好的生态型、科技型、体验型农业观光区。
  三、发展思路
  从扎古录镇农业发展的一些成功实践看,发展特色农业主要应通过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发挥产品比较优势,走生态化、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从扎古录镇资源实际看,发展特色农业,关键是要发挥优势,实施“六大战略”。
  实施“三农强镇”战略,在改善城乡面貌上有新突破。要重点抓好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广、产品质量高的加工企业,积极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群众参与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使牧业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优势充分发挥,效益逐步提高。
  实施“民生暖镇”战略,在为民造福上有新业绩。要积极做好新农合、粮食直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等工作,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力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切实增强贫困农牧村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实施“商贸强镇”战略,在推动产业转型上有新跨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扶持扎古录镇活畜及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车巴地区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开发车巴地区商贸流通集市。做大做强藏香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佛赐藏药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各类经济实体,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鼓励支持休闲旅游业发展。
  实施“三产活镇”战略,在增长经济活力上有新突破。要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广泛开展三产招商,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流向旅游、餐饮、娱乐等各项产业。依托江迭公路、岷麻公路、合麻公路等交通干线,完善现代运输物流基地建设。建立广泛的市场体系,畅通消费渠道,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让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多地惠及农牧民群众生活。通过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餐饮、运输、物流等非农产业,带动农牧村二、三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牧村城镇化水平。
  实施“生态立镇”战略,在突出可持续发展上有新成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拉大镇区框架,完善镇区功能,增强城镇的承载力、支撑力和吸纳力。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强化小城镇管理综合执法,继续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对环境卫生、镇容镇貌、主要景观等的整治力度。加快卫生城镇建设,以镇村卫生环境集中整治为总抓手,扎实有效的推进镇村卫生环境整治。
  实施“文化塑镇”战略,在建设新农村上有新起色。按照“20”字方针和“八新一好”的要求,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农牧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牧村建设。加大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实施村组绿化、街道硬化、道路亮化,加快推行生活区、畜牧养殖区和新型农业区三区分离,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和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好体育惠民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文化大院等阵地,不断丰富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