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8月31日 >>03版:三版


牧风:雪域的牧人与风中的歌手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8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安少龙

  牧风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族诗人,其组诗《遥望甘南》多角度地表现了对身处其中的这片辽阔草原及生息繁衍于其上的群落与个体,历史与宗教、物象与心象的体悟与思考。
  《西天部落》有文化寻根的意味:“从西藏跋涉而来/跋涉了数百年/才把根深埋进青藏的边上/记忆已经模糊/多少的血和泪洒在路上。”“在川主寺,一个游牧部落/沧桑岁月中裸露着原始的坦荡。”在青藏高原上,一个小小村落,不管移徙到哪里,都有一条脐带,连接着母体的大历史。藏民族磐石般稳固的历史岁月,与大大小小部落、村寨不停跋涉,迁徙的脚步,构成一个民族生活史中的平静与动荡。人们不停地移徙,是为了寻觅和平,寻觅安居,更是为了寻觅一个宁静美好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叫香巴拉,是人间天堂。他们是否已经找到?还是永远在寻找的路上?
  《遥望甘南》、《拉卜楞寺的黄昏》、《午后桑科》写出了高原上自然物象的神性气质与拉不楞寺藏传佛教的神秘氛围对一颗世俗心灵永久的震慑与召唤;在这样的时空里,飞过天空的一只鹰自然不再是一只大鸟,而是一种神谕,一个图腾。并且,它可以带着你的灵魂一起翱翔。
  当然,除了神圣的事物,还有俗世的情感。《梅卓的牧场》、《八瓣格桑花》、《牧羊的卓玛》,写出了一种游牧生活方式下的草原上的爱情模式:心上的姑娘是草原上最美的花朵,却开放在你一时无法到达的地方,你为此历经忧伤。你的爱就是用一生去走近她或守候她。这是带有浓郁的藏族民歌气息的爱与忧伤。
  牧风的诗歌豪放、大气,深沉,又深情、细腻。典型地代表了高原男性文化的一面。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