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奂兴
多年来,合作市委、市政府在社会管理特别是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矛盾纠纷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用明显加强,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基础设施和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楼院小区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截至目前,全市4个街道下辖8个社区,共建立社区党组织25个,街道办708名党员全部纳入党支部管理。通过整合“百个支部结对、千名干部帮扶”和市直部门楼院小区党支部建设专项帮扶,4个街道、8个社区和9个新建楼院小区党支部全部实现了室内设施“五有六上墙”,基本解决了社区党组织工作无场地的问题。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由党支部牵头,在4个街道的8个社区建立了社区便民协会、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服务站、妇联组织、团组织、民兵组织、治保小组、防火小组等群众自治组织。同时,加强新社会组织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新社会组织党委,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了群团组织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落实社区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和社区干部待遇,有效破解了社区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 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行动”等活动,深入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明确制度建设的内容和重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街道社区综治维稳机制。在各街道成立了维稳中心,组织开展治安联防、维稳值班、信息搜集上报等工作,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2011年,全市各街道(乡)和合作地区各大中专院校和市直13所中小学校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技防覆盖率达86.63%。 建立街道社区应急管理机制。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到各街道社区内的各领域、各行业、各部位全覆盖,围绕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置预案、舆情导控、保障建设和联动协作等方面,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各街道、各单位年内所出台、推行、报建、实施和组织开展的重大项目、工程、政策、决策及民俗、佛事、节庆活动以及可能存在隐患的敏感性、涉众性、民生性重大事项,按照主次分门别类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台账,规范基础资料。同时,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征求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等工作,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全面推行全员人口“以房管人”工作机制。以街道人口办为依托,组建了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全面推行全员人口“以房管人”工作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优化服务、健全网络,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化社区,开展“一站式”、“一证式”、“网上办证”等服务工作,对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不断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街道司法所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及时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核对登记,建立安置帮教档案,确定重点帮教对象,组织人员召开帮教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采用一帮一的方式,及时掌握帮教对象思想动态,防止或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目前,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人,街道社区安置帮教对象84人,安置率达98%,帮教率达100%。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系制度,公安、工商、文化、食品卫生、交警等部门联合定期对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文化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小卖部、餐饮场所、学校及校园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消除了校园周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以完善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服务管理社会的作用 结合目前开展的“双联”行动积极开展“志愿者”、“爱心联系卡”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救助服务,在办公条件较好的街道设立政务大厅,实行“一门受理、通知相关、及时协调、限时办结”的运行方式,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有效整合社区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切实提高社区社会管理效率。截至目前,4个街道已全部被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平安街道”,8个社区全部被命名为“平安社区”。全市累计投资2528万元,建成街道综合办公楼3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3处、社区健身活动中心3处、老年人活动中心3处、社区图书馆3处,提升了服务功能,初步将社区打造成了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建立以”为民服务代理制“为中心,规范民情收集、民事办理、公示反馈民事办理结果、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四项流程,提升社区党支部和自治组织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实行民情座谈制度,社区党总支组织各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民情座谈会,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社区组织服务管理社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