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尕海湖烟波浩渺,水天相连,水鸟翩翩起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展现在眼前。在国际国内的关注下,尕海湖生态恢复成效显著,水域面积创新高,以前修建的景区观光栈道被水淹没,区域内繁衍的生物数量逐年增多,种类呈现多样化,如今的尕海湖更加丰腴秀美了。 “今年以来,我们很少把忠曲河的水引入尕海湖,引水坝几乎处于关停状态,但湖水水域面积恢复到历史最好。”尕海保护站站长田万春说。 曾因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尕海湖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曾有三年出现干涸。如今“起死回生”的尕海湖生态恢复得这么好,是国家大力保护的结果。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碌曲县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改善包括尕海湿地在内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提高其水源涵养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州把尕海湖在内的生态保护列入投资44.51亿元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全面实施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设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启动甘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争取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一个个生态建设蓝图在美丽的甘南草原铺就,一批批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在碌曲落地生根。 在实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草场综合治理建设及天然草场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2002年,投入资金在尕海湖西北侧出口修筑了一条长174米的梯形拦水坝,以抬高水位,扩大湖水面积。同时,修建了一条长4.7公里的生态补水渠,将忠曲河水引入尕海湖。2008年县上投入130多万元,将湖边的尕海乡乡政府东迁3公里,从保护区的中心地带撤到“缓冲区”。由于勘查矿藏,地勘单位在碌曲县忠曲金矿所在的尕玛梁留下了100多条探槽,成了草原上的一道道疤痕。碌曲县于2008年投资300万元实施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在尕玛梁恢复植被29.96万平方米,这也是全州第一个植被恢复工程。 为制止人们乱采乱挖冬虫夏草等野生药材,破坏草原生态的不法行为,出台了《碌曲县严禁采挖药材的决定》。针对在尕海湿地28020公顷的核心区内,仍生活着171户、890多牧民的实际,碌曲县于2008年以来通过异地搬迁游牧民定居点建设项目,实施整村搬迁,为尕海湿地的珍稀鸟类提供更大的栖息地和更好的环境,也方便了牧民生活。实施禁牧、休牧政策,对牧户生产生活进行一定补贴,有效解决了尕海湖边“人与鸟争食”的问题。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3年1月挂牌成立后,各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日臻完善,不断加大对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力度,实施了筑坝引水、填埋排水沟、引导牧民合理放牧等一系列湿地恢复措施,一场拯救尕海湖,保护湿地的“持久战”全面打响。 为了保护核心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5.2万多公顷的汇水区实施草场承包,合理利用,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将尕海湖核心区3600公顷牧场与牧民进行草场置换,明确了尕海湿地的权属。对湖区周边实施围栏禁牧,沿湖设置了高2米、长21公里的隔离网。为解决尕玛公路横穿尕海湖核心区影响生态保护的实际,经过争取,2010年尕玛公路改道项目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4.9亿元,新设计的路线将完全绕过尕海湿地。 实施总投入达1146万元的尕海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及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ECBP)项目、尕尔娘退化湿地恢复项目。经过层层争取和申报,2011年9月尕海湿地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球第1975块、我国第41块、我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世代生活在尕海草原的藏族牧人,信仰佛教,奉守不杀生的信条,视珍禽莅临为吉祥,尤其把鹤类看成是神仙的化身,是祥瑞和美的象征,从不惊扰伤害它们。并经过各方面的宣传,爱鸟、护鸟已经成为尕海湖周边牧民的自觉行动。当地牧民西合道义务在尕海湖周边护鸟达20多年,2009年度西合道荣获国际“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还被新华社、甘肃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各级媒体誉为“水鸟保护神”。 据了解,通过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多方治理,实施多种生态治理保护措施,近年来尕海湖区周边60%以上已经干涸的山泉恢复出水,湿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2200公顷,湖区沼泽湿地面积恢复到了12000多公顷,草地的水源涵养和固土能力持续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水鸟种群和数量的变化是尕海湖生态变化的“晴雨表”。由于尕海湖周边生态环境的好转,湿地生物多样性逐年增加。据保护站副站长张勇提供的一份近年来尕海保护站的鸟类活动观测数据显示:2005年,尕海湖观测到水鸟5000余只,50余种;2007年,水鸟的数量超过1万只,种类增加至70余种;2011年,水鸟的数量已超过2万只,87种。目前,水生植物94种,特别是水鸟种类和数量增加到9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数量由2004年的不足10只逐步增加到2011年的420多只,黑颈鹤数量稳定在100只以上,每年前来栖息和繁殖的鸟类达到28000只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