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9月12日 >>03版:三版


一位林业厅长的尊师情怀
——读《烛光——张克让先生风采录》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9月1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訾晓辉

  7月1日,党的91周年生日这天下午,我们几位朋友与省林业厅原副厅长张生贤欢聚在一起,举杯叙友情话党恩。席间,我们有幸先睹一部近70万字的由张生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烛光——张克让先生风采录》。沉甸甸的大部头汇编集子捧在手里,浏览数遍,钦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席罢归来,悉心品读书中的美文,如坐春风,如沐春雨。这本书的编辑出版缘于靖远一中六二届初三一班张生贤等同学的倡议,缘于同学们对张克让老师的感激。一位林业厅长退休之后为其恩师四处奔波征集编书,实属难能可贵,令人赞叹,令人感佩。
  2009年10月,由张生贤牵头成立编委会,制定大纲,倡议“新浪”,期间又在白银、兰州等地召开了四次编委会,完善体例,筹划工作,得到了诸多同学、校友,特别是张克让老师的同学、同事、家人、亲朋的热情相助,有的百忙中撰写文章,有的相隔万里悉心关注,因而,一呼百应,一举成功。
  不惜身躯受火焚,书山学海指迷津。满腔热血驱寒夜,化作光明照古今。张生贤在书中题为《艰难岁月师生情》篇章里深情地写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总有些事不会被忘记,总有些人牢记在心中,我永远不会忘记初中读书的那三年时光,永远牢记着我们的班主任——张克让老师。我上初中时,正是20世纪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天灾人祸,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相当艰难,加上反右倾,拔白旗,不少教师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政治生活很不正常。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我的同学于1959年秋季进入靖远一中上学,被分在初一(一)班。而正在这个时候,张克让老师从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来到靖远一中任教。从此,老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结下不解之缘,期间还有点传奇色彩,我们不仅是同时进入靖远一中,凑巧的是张老师还给我们班带来了“三个第一”,他被解禁,允许执鞭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是在我们班进行的;他被允许开讲语文的第一课也是安排在我们班上的;他被批准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个班就是我们班。在那个风雨飘摇、举步艰难的日子里,师生们同舟共济,苦教苦学,彼此关照,共克时艰,形成了非常时期的师生情谊。用血和泪、情和爱谱写了一首难以忘怀的教与学的壮歌。现已半个世纪过去了,遥忆当年,年年如书,页页书叫人念念不忘;岁岁如画,幅幅画叫人久久沉思……如果说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是爱情的话,那么我们生活中有一个永远主题就是师生之情。我们的师生之情纯真、浓厚、美好、动人。它是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之一。
  张老师从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之后,开始著书立说,出版了《滋兰树蕙录》、《诗情墨趣》、《书棂画扉》、《鸿爪夕明》等四部著作。退休之后的张老师走到那里,学生簇拥到那里;来到那里,那里云集着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在他退休之时,张生贤等四十多人给他送去“业勋杏坛”的巨匾,表达了学生们对他的感激之情和敬仰之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学生未来一生的奠基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名著《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默默耕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个性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人民教师的贡献值得深情讴歌和赞美。正因如此,古往今来,历代名人学者极为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尊重教师。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尊师佳话。从张生贤和他的同学们的尊师情怀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饮水思源,他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老师。是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是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那一本本教案浓缩着老师的心血,那一堂堂讲授倾注着老师的激情,那一次次板书凝聚着老师的智慧,那一行行字迹凝结着老师的艰辛。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国人对老师应有感情的最朴素解释,也充分说明老师所应受到的最基本的尊重。这诚如荀子所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地褒奖我们的人民教师。这是因为,教师肩负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国家之富强在于民智,民智之增进在于教育,教育之发展在于教师。”教师的作用,同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那个国家、那个时代尊师重教,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就会欣欣向荣、灿烂辉煌。正如温总理所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把教育搞上去。”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在老师面前,做学生的无论走到那里,无论做出什么业绩,对老师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永远不会改变。”温总理“尊师”的美德,早已被人们传颂。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国家兴旺发达之本。最后让我以赵朴初大师的《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作为该文的结束语:“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经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呑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