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彬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舟曲县从全县青年干部队伍中精心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并按照“精培严管、真抓实用”的要求,唱响“三高、三定、四制”三部曲,全力确保选派“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高曲:组织到位强部署 一是严格选派标准,确保工作高质量起步。严格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坚持“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有活力”的标准,通过个人申请、单位党组织推荐、县委组织部审核,从19个乡镇机关和46个县直单位选出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群众观念强、热爱农村工作和具有一定开拓精神的1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二是迅速动员部署,确保工作高起点谋划。在确定100名“第一书记”人选后,下发了《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职责,靠实了责任。目前,选派的100名“第一书记”已经全部到岗开展工作,作用发挥明显。三是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工作高标准进行。对派出单位、帮扶部门、“第一书记”和乡镇、村的职责权利进行了明确划分。同时,加强对选派“第一书记”的管理,严格实行月报告、月督查指导工作等制度,充分发挥年轻干部思维活、点子新、办法多、知识广等优势,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三定曲:权责明确促成效 一是定职责,给权力。“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全面参与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各项工作,切实担起加强基层党建、发展村级经济、完善规章制度、解决群众诉求等工作任务。同时,“第一书记”对村内重大事项决策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对决策程序、内容、执行情况及村务、财务公开情况有监督权。二是定目标,给压力。结合后进村实际,对“第一书记”提出四个方面的任期目标,即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消除班子不团结、不和谐,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党员发展难、教育难、活动难等问题;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指导并组织后进村“两委”班子从村情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致富路子,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一片一品”、“多乡数业”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改善村容村貌,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改变环境“脏、乱、差”面貌;促进社会和谐,建立有效的群众诉求应答和矛盾纠纷排解机制,实现全村无恶性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信访稳定事件的“三无”目标。据不完全统计,连日来,选派“第一书记”整顿后进涣散村“两委”班子5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0余件,处理矛盾纠纷50余件,组织农林科技扶贫讲座10余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120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600册(张)。三是定待遇,给动力。坚持“两不变、三优先”原则,即“职务级别不变,福利待遇不变;表彰评比优先、职级提升优先、干好提拔优先”,积极调动“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制曲:管培结合抓建设 一是建立培训制度。依托县、乡党校及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不定期开展现场教学、实践锻炼等,对“第一书记”进行农村党建、村级经济和维护稳定方面培训。二是建立帮带制度。各乡镇党委书记与选派“第一书记”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面对面交流农村工作心得、手把手传授基层工作经验,解答工作中的疑难困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三是建立考勤制度。县、乡镇分别采取定期查阅工作记录、民情日记,不定期电话抽查、到村暗访等方式,强化日常跟踪管理,保障“第一书记”到村工作要求有效落实。四是建立考评制度。采取平时抽查与年终检查、组织考核与乡镇党委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第一书记”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纳入副科级后备干部,并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程序和要求,优先提拔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