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09月26日 >>01版:一版


贫困村走出致富星
——记舟曲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总经理尹马林记者 苏琳喜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9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在舟曲县一条偏远的山沟里,有这样一位农民,他既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凭借一腔执着和钻研精神,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他就是大峪乡老地村党员,舟曲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尹马林。
“产业党建”提供大好平台
  大峪乡地处白龙江中上游岷山北麓,海拔在1900米—2650米之间,气候温和,林草丰茂,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核桃、野生药材和食用菌、山野菜等,尤其是山野珍品种类繁多,有蕨菜、刺五加、乌龙头、狼肚菌等十余种,开发前景广阔。
  大峪乡党委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坚持走以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的“产业党建”路子,把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作为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的第一要务,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认真开展“双培双带”、“四联四创”等活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在多拉村发展核桃和花椒套种经济林果产业,在大坪村种植中药材、饲养野猪,在老地村发展山野菜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加快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也为像尹马林这样脑子活、有想法的人提供了大好平台。
大胆创业成就辉煌人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6年,尹马林高考落榜后没有退却,经过数月的艰难抉择,他决定开辟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同年,他成为县食品公司的一名招聘工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可是命运却偏偏捉弄了他,企业改制,公司解体,尹马林下岗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久尹马林被天水一家民营山野菜加工厂聘请为技术员。工作期间,他发现天水虽然山野菜销路广阔,但是资源匮乏,致使整个山野菜加工发展滞缓,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尹马林想到了家乡漫山遍野的山野菜,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萌生了在家乡建立山野菜加工厂的念头。带着丰富的山野菜加工经验和明确的人生目标,尹马林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8年,在大峪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下,舟曲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在碧绿葱茏的村前山脚建成,并很快投产,加工的主要产品有白蕨、刺五加、乌龙头、苦根等山野菜,附带加工木耳、狼肚菌、腊肉等,商品一经生产便供不应求。“8·8”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在国家拨付灾后重建资金100万元的基础上,尹马林自筹200万元,新扩建厂房20余间,并购买了相应的配套设备,建成现代化生产车间,产品也由单一生产发展成“干”、“湿”两大系列,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日渐走向现代化、自动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路子。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尹马林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和查看有关书籍,了解到核桃穗和嫩椒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尹马林感到这是个很大的商机。大峪乡家家户户都有几棵核桃树,还有20多亩的桃和花椒套种种植园,核桃穗和嫩椒芽资源十分丰富。尹马林充分利用这两大资源优势,对核桃穗、嫩椒芽进行深加工,不仅有效增加了本乡群众的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而且辐射带动了临近乡村的经济效益。
壮大产业带领群众致富
  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舟曲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在2010年正式成立,并注册了“林莹牌”商标,成为全县唯一获有资格证书的山野菜生产厂家。
  为了将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广泛宣传,大力推介山野菜,“林莹牌”土特产很快得到社会的认可,远销天水、兰州、西安、上海、江苏等地。
  谈到加工厂日后的发展,憨厚木讷的尹马林激动起来:“国家为加工厂投入了很多资金,我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将断地向先进同行学习,把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做大做好做强,让更多的乡亲能够在山野菜加工这条路上脱贫致富。”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目前,加工厂有管理人员5名,生产、采购、营销等工作人员26名,年加工各类野菜50吨以上,年贸易额100万元左右,纯收入达30万元以上,可提供1000多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年工资达20余万元。
  2011年8月,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尹马林兼任党支部书记。他坚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树立以“有机绿色、引领美好生活,壮大产业、带领农民致富”的经营理念,着力打造金字品牌,塑造企业形象,推动森沁天然食品加工厂不断走向辉煌。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