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10月09日 >>01版:一版


新牧村的新生活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10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王莉芳

  冒着连绵的秋雨,笔者一行来到碌曲县拉仁关乡唐科村,一顶顶白色帐篷与当地牧民自制的牛毛帐篷,在成群牛羊的衬托下,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帐篷里的新生活
  在包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顶白色的帐篷,主人老早出来迎接。虽然外面秋雨绵绵,但帐篷里却温暖如春,奶茶飘香。简易的生活用品摆放有序,一台电动奶油分离器刚打出黄澄澄的新鲜酥油,太阳能光电板与一台架着室外天线的小电视连接,正在播放中央一套的节目。主人贡周才让自豪地“晒”起了自家的幸福生活。他家有5口人,今年领到了一顶由省上配发的帐篷及床、太阳能光电板配套设施,从此牧场用上了电,看上了电视,而且这顶帐篷比传统的牛毛帐篷封闭保暖且宽敞明亮,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舒适多了……
  贡周才让所在的唐科村是拉仁关乡今年实施帐篷新生活改造项目的三个乡之一。拉仁关乡在实施这一项目中,共收到扶贫帐篷及配套设施187套。贡周才让的妻子拉毛吉说:“自从我家有了这顶新帐篷,再也不用为下大雨时没有干燥的床铺犯愁了,现在我们可以暖暖和和地在帐篷里生活了。”
牧村里的新变化
  拉仁关乡是一个纯牧业乡,由玛日、唐科、则岔三个村组成。今年国家在玛日村实施总投资60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主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牦雌牛引进以及贴息贷款、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唐科、玛日两村在村委会驻地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将定居168户,解决两村群众居住分散、生活极度不便的困难,目前此项工程正在建设;为了全面改善拉仁关寺院及唐科四组僧俗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迎接拉仁关寺院建寺300周年大庆,拉仁关乡争取了87.5万元在拉仁关寺院及唐科四组实施村道硬化项目,使牧民出行条件更加便利。
  畜牧业走向产业化发展。按照《甘南州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目前,全乡基本草场保护面积达到118.4万亩,保护责任落实到了村和牧户。在擦可河集中建成了113座标准化羊育肥暖棚,在解决有棚无畜现象的基础上,今年在则岔、玛日两村新建联户牧场1个,培育犏牛养殖专业户152户,建立培育黄牛种公牛联户牧场1处,引进优质后背黄牛种公牛100头,建设暖棚1920平方米,贮草棚1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围墙等附属设施、综合性牲畜防疫设施各1套。
  畜牧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持草畜平衡和科学养畜,草原补助奖励机制惠及全乡582户牧户,确定草原承包面积119.9万亩,草原禁牧面积15.5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00.5万亩,人工种草面积1.02亩,全乡落实各项补奖资金合计568万元。为降低牲畜死损,在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中,共为6.6头只牲畜注射了疫苗,注射密度达100%;在抗灾保畜工作中,县畜牧兽医局调拨青干饲料12吨,全部发放到受灾牧户手中,同时开展了牛羊保险工作,防范畜牧业重大灾害的发生,为全乡畜牧业经济增长、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即将建成游客服务中心、马队驿站、一线天瀑布人工湖和栈道,在使则岔旅游景区形成“吃、住、行、游、娱”一体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建成则岔至尕海、郎木寺环形旅游线路。
  据悉,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老党员贡主欣慰地说:“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我们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现在老人养老、牧民看病、娃娃上学国家都管着,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牧民生活安居乐业。群众农村救济、五保金、低保金通过“一折通”及时发放到位。通过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等途径,积极增加牧民群众收入。今年组织劳务输出280人次,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5期,培训农牧民450人次。2011年以来,在三村实施了危旧房改造工程,涉及85户牧民,维修改造房屋85套,使牧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另外,在全乡四个村委会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三村村委会设立了农家书屋,在学生放假和牧闲时开放农家书屋,同时举办民族运动会,牧民群众欢聚一堂,参加各项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增加了交流,增进了感情,丰富了全乡牧民的生活。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