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01版:一版


小村发展大产业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10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张 健

  趁着浓浓的秋意,走进硕果盈枝的小沟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大棚里,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茄子涨红了脸,辣椒笑弯了腰……
  小沟村位于卓尼县申藏乡东北部,村民世代以农业为生。长期以来,全村1053人靠天吃饭,每亩不到300元的收入使得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该县实施“一特四化”战略,新建蔬菜大棚1200座。县政府为每个大棚户从信用社协调贷款8000元,投入到日光蔬菜温室建设项目中。在县扶贫办扶持下,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良好机遇,立足本村环境清洁、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层肥沃、植物病虫害少而且发病时间短的实际,带领群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纯天然无污染蔬菜种植业。
  村党支部书记何广德和部分党员群众一起带头搞起了该村首批冬暖式蔬菜大棚。8个月后,10个大棚喜获丰收,成为小沟村致富的“火种”。大棚种植获得成功后,大多数群众原来的“种粮食难有好收成,种蔬菜就是瞎折腾”的思想观念打消了,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纷纷回到村里跟着党支部专心搞起蔬菜大棚,当年建成87座。全村大棚数量开始逐年增加,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高原绿色蔬菜在家门口的临潭县就能卖上一个好价钱。118座大棚棚年均收入15000多元,年创收129.8万元,全村人均年增收1232.66元,人均收入达到2710元,同比增长5%。该村成为了全县高原特色纯天然无污染蔬菜种植基地、全州最大的高原无公害蔬菜基地。
  短短两年时间里,蔬菜产业的发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村里有人买上了私家车,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电视、电脑、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不再是稀罕物了,餐桌上的食品丰富了,日常家用开支不用发愁了。党支部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村护棚河堤350米,并在所有大棚内加引一道自来水管,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如今,高原特色纯天然无污染蔬菜种植已成为小沟村群众的支柱产业,也是申藏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头戏”。
  当大棚蔬菜成为小沟村主导产业的时候,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在大棚里发挥起了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党支部为每一位农户订了一份《科技报》,让大家及时获取信息,学习新技术,村民有看不懂的,村干部就手把手地帮教,并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器材组织群众收看科技知识、致富信息、党的富民政策,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树立市场化观念,进一步提高了销售额和知名度。
  “一业兴百业兴”。小沟村充分挖掘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带动群众致富,激活了一方产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村一品、百花争艳的喜人形势。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