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10月15日 >>02版:二版


真帮实扶显真情
——合作市委组织部联村联户办实事纪实杨琳 杨新坤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10月1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庄稼地里泛着金黄,牧民们正忙着抢收;一个个危房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地实施,一块块亮丽的瓷砖被贴上了墙壁;一条条银灰色的硬化村道,四通八达,出行方便;一股股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拉到了群众院落……合作市勒秀乡麻拉村群众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微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合作市委组织部作为麻拉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广调研、理思路,谋发展、添活力,一个个帮扶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麻拉村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改变。
强基固本提素质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针对农牧民文化素质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实际,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合作市农牧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村干部赴山东潍坊参加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培训,选派村干部及群众参加各类培训班,举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10期,培训300余人。通过观摩、学习培训,使农牧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渠道。
  同时,充分利用机关及乡镇干部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条件,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麻拉村挂职村支部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充实了麻拉村的人才力量。
力争项目解难题
  部主要负责人和组工干部多次深入麻拉村6个村民小组,站在群众的畜棚帐圈前,坐在群众的炕头上,听所思所想,问所盼所需,积极协调扶贫、交通、农牧、水电等相关单位,争取到整村推进、道路桥梁、暖棚、安全饮水等一系列项目工程,总投资近220万元。
  先后为麻木索那村危房改造30户,硬化道路2.6公里,修建板涵2座,为插斗及麻布索那自然村修建泵房1座、蓄水池2座,修建入户供水井43座,敷设管道1.2公里,维修饮水工程、截引池各1处。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引进良种犏雌牛90头,修建暖棚26座,建立扶贫互助社,提供互助资金25万元,争取种养业贷款贴息10万元。群众住上了亮堂的新房,走上了硬化道路,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所有的这一切变化,为村子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找准路子增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强群众创业致富发展后劲,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仅靠基础条件的改善还不够。因此,市委组织部又把目光锁到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上。在麻拉村实地调研后,提出了以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燕麦和苜蓿两种经济作物的帮扶思路。现在,近1500亩的苜蓿实验基地和3000多亩燕麦田连片种植,长势喜人。
  积极协调农业银行,为麻拉村80户农牧民群众提供了254万元农户小额贷款,用于购置牲畜、个体创业等,点燃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情系群众抓帮扶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为了锤炼一支年轻的组工干部队伍,拓宽他们的视野,拉近干群关系,市委组织部组织组工干部扎实开展帮扶工作,经常深入群众家中,与联系户谈真心、交朋友,全面地了解群众意愿和诉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帮扶工作台账和工作档案,对联系村、户的基本信息、工作开展等情况记录在案。
  深入开展慰问活动,“六一”期间为联系村村小学生送去了50套校服、100双运动鞋;“七一”期间,为24户联系户购置了24台洗衣机。截至目前,开展帮扶慰问活动资金累计达2万多元。在了解到村民尕藏卓玛丈夫去世,一家四口仅靠她一人负担,儿子即将初中毕业的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学校协调沟通,为这个艰难的家庭争取到2.5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孩子也顺利升入合作藏中上学,部领导为其每学期捐助500元的学杂费用。
  随着一条条帮扶举措的落实,帮扶干部一片片爱心的贴近,麻拉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逐步增强,民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群众高兴地说:“干部不来群众盼,干部来了群众欢。”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