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羊永乡白土村七社的丁辛平,因患有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在兰大二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花了80001.21元,通过新农合,兰大二院现场即时结报了8万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儿子的病得到及时治疗,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压力。”谈到新农合的好处,丁辛平的父母感慨万千地说:“还是国家政策好!” “脱贫致富三五年,一病返回到从前”、“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是我州农牧村过去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我州从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牧民群众尝到了新农合的甜头。老百姓亲切地称赞新农合是“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亲情发动 调动农牧民参合积极性 如何发动、怎样宣传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的关键。我州高度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把它作为新农合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每年集中开展新农合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为新农合造势。州政府每年召开新农合工作会议,相关部门通过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组织受益者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有效提高了农牧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知晓率。今年全州参加新农合51.7万人,参合率达98.6%。 提高标准 让农牧民利益最大化 “幸亏有了新农合,不然我们家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说这话的是夏河县曲奥乡木竹沟村的杨春涛。 杨春涛是一名中学生,患有白血病,住院先后用去了16.5万多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费用。高昂的医疗费像一座大山压着这个家庭。 “新农合按普通住院费最高年封顶线8万元报销后,又通过大病报销1.4万元,没想到的是,夏河县合管办积极向县民政局衔接又给了3万元的医疗救助,不然像我们这样的家境,哪能长期坚持治疗。”杨春涛感激地说。 随着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加之今年新农合补助金的大幅提高,各级政府补助标准由去年的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由30元提高到50元,人均筹资标准达290元,农牧民个人筹资总额2583万元,新农合应统筹资金总额达1.5亿元。年封顶线由去年的6万元提高到今年的8万元,还新增加了意外伤害住院补偿,新生儿参合补偿,并将残疾人以治疗康复为目的的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发生的医疗费用严格按照规定给予补偿。州、县、乡120急救车运送病员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产生运送费用的40%由新农合报销。慢病门诊补偿病种由去年的12种,最高累计年封顶线2000元,扩大到今年的30种,按病种最高封顶线提高到2万元。 加强监管 提高管理运作实效 我州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并严格执行上级新农合管理办法和政策,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因病施治,不断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与此同时,各医疗机构还设立了患者投诉意见箱和投诉电话,主动征求意见建议,不断强化社会监督,把群众的利益置于阳光之下。 为确保新农合服务质量,我州卫生管理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严格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医疗费用实行监测与信息公布制度,通过验证病人身份、核实病例记录、处方用药是否符合规定等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参合农牧民的利益,确保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和各项工作健康、规范、有序进行。坚持定点医疗机构公示制,严把申报、审批、公示关口,确保惠民政策阳光透明。截至9月底,共筹资到位新农合资金1.24亿元,到位率为85%,为55.11万农牧民补偿医疗总费用9035.32万元,其中为2.23万参合农牧民患者补偿住院费7032.43万元,为52.88万参合农牧民门诊补偿资金2002.89万元,住院统筹基金使用率为67%,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费用比例达78%,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为62.04%,人均住院补偿3154.41元。 为群众着想,替百姓分忧,让农牧民得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我州农牧民尽享政策甘霖润泽,它犹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在广大农牧民心中荡起幸福的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