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志静
“环境好,设备先进,看病又方便,还能报销,真是太好了。”在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张大爷说。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临潭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变化。今年,临潭县积极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医疗环境和卫生保障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自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县有12.33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2%。今年,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30元提高到290元。进一步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简便报销程序,县内实现了“一站式”直报,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实行门诊统筹报销。县财政落实2012年新农合政府补助资金75万元;落实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全额报销政策。1—7月份,为124417人次报销医药费1488.51万元,其中为4698人次报销住院医药费1290.66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比例为76.84%,实际补偿比为62.12%。为119025人次报销门诊医药费463.91万元,为663人次报销住院分娩医药费22.17万元,为31人次报销慢病门诊医药费4.5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效缓解了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使农民群众确确实实从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 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资金支持,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20万元,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的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目前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室内外装修;总投资1400万元,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县中医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于11月初竣工投付使用。总投资550万元,建筑面积2943平方米的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技楼及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总投资195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王旗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现都已开工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在职培训、外出进修、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加强人才培训,选派25名县乡医务人员到省级医疗机构进修,47名县乡医务人员到州(市)级医疗机构培训,17名乡镇卫生院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培训,152名乡村医生参加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妇产科知识及公共卫生工作知识培训。 巩固和完善与兰州市卫生局对口帮扶关系,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县第二人民医院捐助了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电动产床、肺功能检查仪、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等价值约20万元的医疗设备,较大地改善了该院的诊疗条件;兰州市肺科医院为临潭县妇幼保健站、中医院等单位捐助了新生儿保暖箱四台。 落实每月500元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并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充分发挥了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有效缓解了部分群众就医难问题。 积极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97532份,建档率达62.8%。对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病人、孕产妇、0—6岁儿童、重症精神病病人等进行系统管理,并定期随访。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8%,建卡建证率达10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5%以上;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严格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传染病上报率达96%以上,准确率100%,今年全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3.6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1.5%,住院分娩率为88.8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73.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65.54%,免费婚前医学检查780对。联系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为20名白内障病人免费做了视觉复明手术。 组织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印制《健康素养66条》、《春夏秋冬季保健手册》等6万份,健康教育处方7万余份,健康教育宣传材料4万余份。制作健康教育大型喷绘30幅以上,固定宣传标语150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