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11月09日 >>03版:三版


欧游杂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11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杨光祖

  小镇 古堡
  欧洲13天,夜晚住宿的大都是小镇,经过的也大都是小镇。欧洲几乎很少我们这样的大城市,他们对“大”似乎有先天的反感。
  欧洲的小镇,很安静,也很干净,安静得让人寂寞,干净得让人自律。晚上出去,几乎看不到行人,马路不宽敞,也不崭新,但没有感觉到陈旧,或者拥挤。很多小镇都有几百年历史了,我们住的小旅馆,有些还是家庭旅馆,都百年沧桑了。走过楼道,或楼梯,有种历史的发黄感。
  小镇虽小,但设施并不落后。超市,就在附近,但一般6点就下班了。加油站也有,可没有一个人,都是顾客自己加油。这里几乎没有国内家属楼那样的东西,大家都是三层小楼,一家一户,还有小院子,类似于我们的小别墅。窗台上盛开着鲜花,窗子并不关。欧洲的治安很好,夜不闭户,尤其瑞士,更是好得离奇。一路下来,没有见过一个防盗门。即便被台湾导游深恶痛绝的意大利,他说盗匪猖獗的罗马,我们也没有见过一个防盗门。
  我突然想,一个遍地是防盗门的国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居住着什么样的人民?
  瑞士、奥地利的小镇,地势很高,青山绿水,远处还可以看见雪峰。阿尔卑斯山,确实令人神往。雪上下来的雪水,聚成一个个小湖。湖水干净得让人心惊,偶尔会看到居民在湖里游泳,安逸自得,一点都不慌张,不急急忙忙。我站在湖边,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心境如此波澜不兴?车行路上,看着一个个小湖,一条条溪流,恍如画中游。导游说为了保持那种天然感,他们拒绝在河上修桥,基本都是用渡船。
  瑞士的小镇翁特赛恩,木屋,教堂,墓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松林,真的是天然氧吧。路人很少,我们走来走去,没有一个人出来干预,也听不到屋子里有人大声喧哗,或斥骂孩子。一个镇子,怎能如此安静?
  而意大利的小镇,却是另一番情趣。意大利到处是古迹,那些小镇很多就是古堡、古城。我们最后一晚居住的皮亚琴察小镇子,就是没落贵族的庄园。庄园附近有一个古堡,完全是石头建造,而且那里也是一座石山。吃完饭,几个人相约就出去了,沿着小路,慢慢爬上去,立在古堡大门前,恍如走进历史。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遗迹而已,不料进去一看,很大的一个镇子,住着很多人家的,小汽车在石头路上悄然驶过。小巷子很多,我们怕走散,不断地呼喊着。居民很友善,笑着,不言语。一层层地上去,一直到最高层,往下一看,古堡里的人家在吃饭,那么深而低,石墙大概有几十米高了。
  立在那里,我想如果把我放到这里,我可以居住下去吗?恐怕难,因为太安静了,我会寂寞的。从古堡下来,天已经黑了,回头一看,月亮白白地在古堡上空,美得让人窒息。

  夜写日记:欧洲虽然经过了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但欧洲总体上还是一个保守的国家。街道狭窄,卡夫卡家的小巷,几百年了竟然一直没有旧城改造。罗马城里两千年的建筑还在。意大利乡村的古堡完好如初,人们生活其中,没有被拆迁。老贵族没落了,庄园改造成旅馆,贵族范犹在。
  我们学习西方思想,总会被保守主义拖住。按我们的思路,保守主义是落后的象征。其实,信守保守主义是一个人成熟,一个民族成熟的象征。当然,这个保守,不能完全用汉语的“保守”视之。西方所谓的保守,就是尊重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要用激进的手段人为地斩断民族文化的传承。欧洲非常尊重前人的成绩,巴黎的地铁还是百年前建造的,他们的建筑,就连希特勒都不舍得炸掉。太美了,美得他们不敢动手。
  我们从秦汉起,就已经很现代了,我们非常喜欢不破不立,破字当头,每个王朝的兴替,就是一次中华文化的毁灭与重生。项羽的火烧阿房宫,到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造反,多少文化遗迹、文化经典,都毁灭了。这几年的旧城改造,多少文化、历史,都被丢进了垃圾桶。
(之二)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