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骥鉴赞
我冒昧接受雷建政老师的吩咐,信口答应了为诗人海日卓玛的诗集《菩提树下的歌声》写一篇读后感。在时时感受着诗人的诗文意境的同时,我所切身体会到的是一种对生活仪轨的坚守。 介入海日卓玛的诗集,介入她的善良:《吉祥的话语》,通篇的祥和气氛中,迎来了《在马蹄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然而天灾无情降临,悲情共睹,诗人毅然劝勉《玉树请不要哭泣》。谁在佛前半梦半醒,只因《夜沉沉》。想你的时候“泪水不再冰凉”,所以你就是一棵《珊瑚树》。好人有一双慈悲迷人的眼睛,“走在天堂的边缘,思绪像风一样漂流;是谁的忧伤触摸了苍穹,让那明月低眉沉思。遥望风雪迷离的高原”,会《是谁》呢。心静如水,心领神会《让那秋天诡异的魔咒死在春天的梦里》。“亲爱的,你从彼岸的人群中走来,我在此岸的人海中等待。”如泣如诉的《亲爱的·歌词》如实表白《前世的梦、今生的缘》。诚心相约,《七月,相约在美丽的甘南草原》上,你可曾听闻过《念你如斯——仓央嘉措啦》:“天空还是那个天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宫殿还是那个宫殿,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只是不见了你的身影。”翻过那一夜,又得从头说起《那一年》。那一年下了一场让我们刻骨铭心的《那一场雪》,你总不会是个健忘的人吧,《那一场雪》深寒无比,“覆盖我疼痛的躯体。”《走进迭部》,风景这边独好。《驻足爱的远方》,“时光匆匆,你已在我的梦中飘逝。”风吹草动中《牧羊姑娘》“像一片吉祥的彩云,流浪在天边。” 我很看好我的这种阅读方式和欣赏品位。《故乡 甘南》这片神性的土地,“幸福的人们幸福的生活,升腾的桑烟和牧笛声随风而起。这就是我心中的故乡,梦中的香巴拉。”接下来的后续诗篇,《古城一夜》、《格桑花》、《草原上的卓玛(歌词)》、《高原的天空,只为高原而蓝》、《感伤》、《风掠过甘南的夜空》、《德隆寺的黄昏》、《草原情》等,感情真挚,涕泪纵横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甘南大地经受过的风云变换和自然风貌,以及备受关怀的人文景观。 《菩提树下的歌声》丰盈的光彩与美妙神韵,与诗人的文化中富含藏文化元素是分不开的,另外,创作环境的气场,作用于人的写作习惯也有一定关系。所以,海日卓玛的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魅力。读到诗人难以释怀的心旷神怡的字里行间,勾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深深触动着人的灵魂。她不仅写出了能打动读者心灵的精妙与细微,而且以充沛的感情色彩,成功熟练地把你的注意力导入她所专注的诗情画意中,成功运用和启发诗画意境不可或缺的成功诗句,去不断激发阅读热情,这也是她的诗歌写作技巧的一大优点。 海日卓玛的诗集《菩提树下的歌声》,绝不是诗人轻率下笔,随意吟唱的歌谣,这本诗集的问世,是具备了创作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沉淀,思想和情感酝酿所必须经历的坚持不懈的时间过程,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所亲身经历过心理磨难的心路历程。 《菩提树下的歌声》不愧是一本有血有肉的好书。首先必须要肯定时代赋予文字耕耘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使得海日卓玛砥砺自己,表现出朴素大方,而且情趣横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可歌可咏的精彩短句显示出她的文学造诣。海日卓玛好像是在时刻提醒人们,文学的可贵性与精神生活的现实意义,不仅含盖天下众生的疾苦,也同样赞美人们快乐美好的实际生活。我们能够从她的作品中窥见她实际的精神生活氛围,所以她的忧患意识,有时候是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幸运的是海日卓玛在她步入文学生涯的实际生活中,她的家庭对她的熏陶。在逐字逐句的诵读中,映入眼帘的是作家道吉坚赞先生所拥有的热情,以及知识分子立意深刻,情真意美,绘影传神,气定神怡,心灵纯净的那份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