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申藏乡距县城32公里,平均海拔2820米,年均降雨量520毫米,年均气温6℃,全年无霜期102天,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主要种植青稞、小豆、马铃薯和油菜等,由于受环境和科技限制,亩均经济收入不足500元。近年来,申藏乡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扩基地、提品质、促营销、增效益,加快申藏——合作市经济区的重要蔬菜销售基地、“高原夏菜”基地和全州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步伐,高原无污染蔬菜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卓尼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审时度势,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推进农牧业综合开发,于2009年开发实施了申藏乡高原纯天然无污染蔬菜种植产业。 目前全乡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塑料大棚384座,总占地面积652.8亩,全部投入生产经营。每座大棚造价3.2万元,建棚资金大部分由县政府扶持补助,剩余部分由建棚户自筹解决。按“就地生产、就地供给”的要求,采取向菜农平价供应生产资料和口粮、食用油等措施,扶持周边各村发展蔬菜产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同时,不断创新种植技术,先后探索出地膜覆盖、地膜加大棚、地膜加双层大棚、彩棚覆盖等种植技术,实现了反季节种植。 据统计,现在平均每座大棚经济收入11000元,是过去种植粮食作物每亩最高经济收入500元的22倍以上。384座蔬菜大棚每年平均创经济收入422.5万元,仅此一项,申藏乡人均增创收入525.44元,小沟、申藏、郭大等直接收益村人均年增收入1200元以上。2007年申藏乡全乡人均纯收入不足900元,2011年达到2710元。 笔者来到申藏乡小沟村时,虽已是初冬,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勤劳的菜农正忙着摘菜。在妇女创业致富能人胡申道曼的大棚里,一个个娇艳欲滴的西红柿煞是惹人喜爱。“我有2个大棚,里里外外都是我自己管理,如今仅蔬菜销售收入不下3万元。几个月前我买了辆车,解决了蔬菜销售运输难的问题。”胡申道曼高兴地说。 有目标就有希望,有耕耘才有收获。如今的申藏乡田畴纵横,菜香满园,蓝色的塑料大棚错落有致,田野仿佛变成一片蓝色的海洋。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茬茬绿色蔬菜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高原夏菜”致富之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