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03版:三版


婚姻频遭“晚年危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12月1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最近记者发现,遭遇婚姻危机的老人正变得越来越多。
  案例一
再婚家庭再次离婚
  最近,66岁的孟大伯和68岁的老伴谢阿姨在当地法院的调解下,协议离婚。
  “他们双方都是再婚,婚后没有再生育孩子。”承办法官说。
  据孟大伯自己回忆,第一次离婚是因为与第一任妻子在价值观上有偏差,“说不上几句话就吵架,所以我们等儿女长大了,就离了。”谢大妈的遭遇也差不多,于是两个惺惺相惜的老人走到了一块。
  婚后不久,谢大妈在宁波打工的女儿生了小孩,需要照顾,便叫谢大妈过去帮忙照顾。谢大妈没有推托,和老孟交代了一番后,便动身去了宁波,和女儿居住。自此,孟大伯和谢大妈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她把我一个人丢在海盐,我子女也不在身边,生活真的很寂寞。”孟大伯认为夫妻两人感情已破裂,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第一次因为谢阿姨未到庭,无证据证明双方长期分居,判决不予离婚。“牛郎织女”的生活,并未因此改变。
  之后,孟大伯再次向法院起诉离婚,经调解,双方同意离婚。
  案例二
婚前了解少 婚后矛盾多
  张老伯今年80岁,老伴胡大妈小他一岁。两人都是宁海深甽镇人。60年前,在双方父母的包办下,两人结婚了。
  新婚不久,当年的小张就外出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很多年后,他才回到家乡与妻子共同生活。外出多年,见识长了,小张看不惯小胡的一些习惯,两人老吵架。不过,几十年下来,彼此相互忍让,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
  2008年,张老伯突然起了离婚的念头,一个人跑到宁海法院,要求离婚。子女们苦口相劝,张老伯才松了口,不过,他提出条件,老伴必须遵守。
  一年后,张老伯再度起诉离婚。他的理由是,胡大妈未按协议履行,经常与他争吵,并干涉他的自由。因为张老伯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子女们和胡大妈都不同意离,法院还是没有判决离婚。
  两人年纪越来越大,争吵却没有结束。
  今年7月,张老伯第三次来到法院,态度坚决地要求离婚。这次,他准备了一大堆材料,一一举例数落胡大妈的不是。张老伯说,包办的婚姻没有感情,眼看着要进黄土了,他不能被这包办婚姻拖一辈子。
  胡大妈情绪激动,她说自己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没有张老伯的那些见识,她只知道从一而终。
  最终,承办法官分别进行了调解。在家人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两位老人的关系终于得到缓和。
  案例三
一套住房折散一对鸳鸯
  64岁的吴大伯和58岁的刘大妈的感情一直很好,却因为一套房子改变了一切。
  吴大伯所居住的是宁波市北仑区的一个城中村,福利待遇较好,为了将刘大妈的户口迁到村里,以便享受本村村民待遇,吴大伯在详细了解了房产证上姓名可以变更的情况后,在房产证上加上了刘大妈的名字。
  自从加上刘大妈的名字后,吴大伯的心态却不平衡起来,心里老是疑神疑鬼,觉得老伴很在意那套房子。时间一长,这种疑心病便越来越重,再加上刘大妈的性格开朗,朋友众多,吴大伯更是心中不满,起了疑心。结果在2010年底,吴大伯提出离婚,不过在法院调解下撤诉。
  吴大伯的这一举动,也惹恼了刘大妈。一年后,她也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在刘大妈的坚持下,两夫妻最终“劳燕分飞”。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