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武
近年来,卓尼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旅游兴州、稳定安州”的战略目标,以“效能风暴”行动为契机,以双联行动为载体,认真做好“四则运算”,切实改变机关干部作风,营造服务的“高地”、产业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宝地”,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截至目前,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2417万元,地方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07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797万元。 “加”压转变作风 结合“效能风暴”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强化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安排工作责任到人,落实过程有人跟踪,落实情况及时反馈,落实受阻积极协调,落实不力从严责问”的要求,敢于向慢作为、不作为亮剑,敢于向低效率、低效能开刀,对一些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县上组成了4个明察暗访组,对全县3镇12乡32个成员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对无故缺席、中途离场的个别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彻查处理。同时,在抓项目、抓产业等重点工作上,实行县级领导联一个乡镇,包一个特色产业,抓一个重点项目,帮一个企业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月一次的大督查,根据工作情况,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实施只看新点不听汇报的工作考核机制。目前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良好工作局面。 “减”负服务百姓 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从精简“瘦身”会议入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政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向社会延伸,实现了信访接待、意见箱及举报热线等举措;积极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困、解百家难”为主题的活动,进一步增强执行意识,创新执行方式,提升执行效能。今年,该县将农业、卫生、教育、文化等十几个会议“打捆”进行,有效降低和节约了公务开支,提高了行政效能。同时,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以来,建立了便民服务的一台式办理,党群连心线、群众监督线、服务提升线的三线式运作,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的四套程序和即办件、承诺件、上报件、建议件、办补件的“五件式”办理运行机制,着力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目前,该县建成一站式服务的政务大厅,今年以来政务大厅办理各类事项1万多件,受理信访5件,办理率达97%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乘”方提高效能 结合创先争优、“四联两带”、“千名干部下乡”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把产业大调整、经济大调整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载体,实行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实施“一线工作法”,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研究、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典型在一线推广、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成长、作风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同时,县上成立效能风暴督查组,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有效改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目前,在全县3镇12乡126个县直单位开通了民情热线电话157部,在楼院巷道挂满了民情信箱,向群众发放民情连心卡、便民联系卡5700多个,记《民情日记》2000多篇,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的民情信息队伍,进村入户,接受群众投诉,有效解决了行政效能问题。 “除”绊推动发展 全县效能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来展开,以群众是否满意和赞成为检验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根本标准。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狠抓内部管理,制定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结办、一次性告知、失职追究等制度。采用“一窗启动、分段牵头、有限并联、信息共享、限时结办”的运作模式。设立政务大厅,集中工商局、安监局、卫生局、质监局、民政局、城建局、人社局、发改局等16个单位,涉及67个行政审批或服务事项,大厅设置了16个服务窗口,涵盖受理、审批、收费等职能,实行审批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六个公开”,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集中统一办理,让广大群众可以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