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仁
近年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迭部县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实际的建设模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科学规划,综合整治,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全县新农村呈现出点上出彩、线上开花、面上推开的新态势,文明、和谐,充满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崛起在迭山大地上。 大力实施产业兴村 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建立新机制。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建成了种苗、青稞商品粮、中药材、蔬菜、饲草料基地和养殖业六大产业支柱。建成高产示范田1635亩,良种繁育基地6011亩,种植中药材2535亩,落实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1548万元。落实农牧互补“一特四化”专项资金3244万元,落实贴息贷款1712万元,特色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巩固发展社会事业 完成教育项目投资6165万元,有力改善了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学校总数由79所整合为68所;下拨“两免一补”及学生公用经费1392万元,免收住宿费2992万元,23985人次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制度,参合农牧民3.9万人,参合率为99.65%;城乡低保人员和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对象2936户11600人,城市低保对象1106户2842人,五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实施,参保人数达2.5万人,参保率达试点人口的95%以上。大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举办技能培训班30期,培训农民工3300人,劳务输转989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205.8万元。为全县834户农牧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995万元,信用评级4326户。农牧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728元提高到850元,保障对象达到3061户11600人。五保户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000元,保障对象达到522人。发放城乡居民临时救助金263人10.49万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有新的突破,实现村村有文化室和活动室。 大力推进设施建设 完成农牧村安全饮水工程100项、农田水利设施25项、防洪河堤工程33项,完成52个村、23座寺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电站33座,总投资44.31亿元,总装机容量58.46万千瓦;投资3.29亿元的迭九公路、铁尺梁隧道工程和投资7272万元的迭(部)热(当坝)公路项目;投资2.3亿元,修建了3条县际油路,建成22条通乡等级公路;共建村道149项1163公里;总投资达22.5亿元的宕昌(南河)至迭部(益哇沟口)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已开工,民生实事惠及千家万户;完成36个村庄1062户异地重建、842户就地重建、5948户维修加固,完成2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改造3500户农村沼气、4250台太阳灶、1954台藏式高效节能炉;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新建垃圾池20个,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稳步发展林业产业 建成乡村果园面积5630亩,年产鲜果747吨,产核桃、花椒等干果27吨;群众自办苗圃63处2620亩,山野菜、菌类等森林食品采集年均20吨左右。实施退耕还林10.47万亩,完成补植补造771亩,建设薪炭林1581亩,后续产业经济林基地建设650亩,低产经济林改造420亩。兑现补植粮款640.2万元,使2645户13780人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11个乡镇,纳入林改的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151个,涉及农户5279户31324人;集体林改面积56.88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55.14万亩。建立健全集体林业管护制度、支持林业发展制度、金融服务林业制度、集体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争取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6.12亿元完成县城中心区综合开发,引资6917万元开发生态休闲娱乐园,近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76项,签约总投资52.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亿元,招商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