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潭讯 (记者 苏琳喜 通讯员 马正强) 今年以来,临潭县农牧工作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强化监管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农牧业走出了一条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新路,成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亮点。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药材种植面积,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组织载体。全县完成藏中药材基地10.04万亩,同比增长40%;粮、经、饲三元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农业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整合黄河生态项目、整村推进项目、“一特四化”专项、牧草良种补贴等项目资金1381万元,为“一特四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新建牲畜暖棚969座,超额完成145座;贮草棚738座,超额完成7座;青贮窖6000立方米,占计划任务的100%。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500座,“三位一体”循环经济示范点20座;新建日光温室15座、蔬菜大棚50座。 全县划定基本草原面积123.16万亩,并对基本草原实行了严格保护。承包天然草原80.17万亩,落实草原禁牧37万亩,草畜平衡39.32万亩,完成年度超载牲畜核减任务2.514万个羊单位。依法规范了草原征占用审批制度,加大草原监督管理,截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一起非法开垦、侵占、破坏和利用草原行为,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黄河生态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暖棚养殖设施建设、牛羊育肥小区建设等项目,对洮江、白石山、农盛等养殖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通过土地流转使部分土地集中到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种养殖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发展经营模式,促进了农牧业整体发展。 在规范现有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新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4个,全县合作社累计达130个,其中县级示范社41个,州级示范合作社26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全县确定36个试点村,培育牦牛(犏牛)育肥户160户,农民从结构调整中见到了效益,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养殖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观摩和推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力度。组织农牧系统专业人员及部分种植户赴天祝县、永登县学习考察设施葡萄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依托兰州市农委、科技局等帮扶单位,组织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代表和农牧系统技术员赴兰州观摩学习。围绕青稞、藏中药材、油菜、畜禽养殖等方面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牧民2.89万人次,为全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