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莲
今年,卓尼县始终把关注弱势群体生活、着力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每一个角落,把缕缕爱意和希望的阳光播撒在洮河两岸。 服务民政惠民生。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对315名优抚对象逐户走访核查,并进行抚恤补助标准提标任务,各类优抚对象定补面达到100%;为全县70名60岁以上农村籍退伍军人建立了档案并及时足额发放补助金,发放优抚金49.32万元。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及八一建军节,投入资金5万元,发放图书2000余册,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双十工程”,推进军地在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相互支持。在正常开展慰问驻军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拥军支前,拥政爱民”活动,对州、县驻尼江工作组、武警四大队送去慰问金3万元,为县人武部送去慰问金2万元,为消防队送去慰问金1.5万元。对2012年武警四大队151名复转军人进行慰问。全面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搭建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服务平台,对31名符合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经州、县民政局资格审查后交由县人社局进行妥善安置,培训率达100%。 阳光民政暖民心。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宽社会救助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操作程序,整合资源,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救助工作。对所有低保对象按政策进行了16%的提标,为农村低保对象7591户26081人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2092.9万元,为城市低保对象1759户3537人发放低保金752万元。对供养五保老人20%提标,供养保障标准达到2400元/年,为五保供养对象682人发放五保供养金121.88万元;为454名重病患者和因病返贫人员发放医疗救助金188万元;为163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731万元;发放救灾资金和特困群众生活补助965万元,对受到霜冻、旱灾、强降雨、冰雹灾害的11094户47494人进行了生活救助。为125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67.92万元,建立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已接送1名流浪孩子回家。 法制民政保稳定。深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制度,继续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村务公开率达到100%,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对村干部全面进行轮训,重点培训30名村主任,辖区内所有的建制村逐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开展工作。督促、检查、完善了社区网络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社区服务的覆盖范围,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年内完成纳浪乡羊化村和谐示范社区建设,全县现有社团组织26个。完善了规章制度,建立了内部管理机制,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行政执法力度,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扩大了公开透明度。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完成辖区内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启动村镇地名标志牌的设置规划工作。加强《行政区域界限管理条例》、《甘肃省行政区域界限管理办法》的宣传,巩固勘界成果,及时掌握边界争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须奋蹄。卓尼县委、县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以“想民、为民、帮民、助民”为己任,把一缕缕阳光洒向社会,把一丝丝温暖送进贫困群众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