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玛曲医疗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下,全面落实各项医疗卫生优惠政策,预防保健得到巩固,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卫生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各种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型牧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平稳,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基本形成藏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体系,初步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三大医保扩面工作、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医保3171人,完成任务的100%;城镇居民参加医保4960人,完成任务的98%;新牧合参合38147人,参合率为99%。城镇职工医保共征缴医疗保险基金839万元,完成任务的82%,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1182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0万元。2012年,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人均150元,其中,政府对城镇居民每人每年补助120元,个人缴费不低于30元。征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62万元,支付医疗保险基金36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2012年全县新牧合人均筹资标准达306元,其中县级补助达22元,个人缴费50元。截至目前,共为10209人次参合牧民补偿医疗费用217.44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全县平均为75%。中藏医药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将120多种藏药和常用藏医诊疗项目、残疾人以治疗性康复为目的的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以及县、乡120急救车运送病员费用纳入新牧合补偿范围,逐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牧民健康水平。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立足于解决医疗机构药品费普遍过高的问题,该县调查分析了三年来全县药品销售情况,制定了《玛曲县2009—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全县523种中藏西药均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对之前库存的所有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全省统一招标价,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到100%。2010年5月至今,零差率药品销售额总计935.80万元,药品销售零差率补偿总计150.66万元,已足额拨付县乡各医疗单位。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县藏医院加强专科建设,突出藏医药特色,确定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好的医务人员为专科带头人,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国家颁布的药品GPP质量达标要求,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县藏医院的制剂标准达到了国家GPP质量达标要求。2010年10月公布了《玛曲县藏成药基本药物目录零差率销售价格标准(试行)》、《藏药基本药物目录》,收录藏药120种,其中十五味洁白丸、如意珍宝丸、十五味黑药散等73种药物取得注册文号,占总数的60.82%。至目前设立了6个中藏医特色卫生院,5个中藏医特色村卫生室。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完成了投资1356万元的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投资576万元的县藏医院住院部楼,投资320万元的县妇幼保健站住院部楼,总投资200万元的制氧系统及高压氧舱建设项目及总投资78万元的13所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任务。投资200万元的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业务楼、投资300万元的县鼠疫炭疽实验室正在建设。今年选派26人到省内外医疗单位进修,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参加学历教育30人,完成乡镇卫生院人员在岗培训4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在岗培训5人次,村卫生室人员在岗培训7人次。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实施。全县建立城镇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3737人,建档率为33.3%;建立牧村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31574人,建档率为67.2%;牧村居民参加健康教育27951人次,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60%;全县五苗接种率达97%;鼠疫、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为61.4%;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6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74.6%;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城乡达到6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为270人和42人,管理率为65%;城镇婚检率90%,乡村婚检率3%。全县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实接种3185人,接种率达98.13%;全县共开展艾滋病检测任务数为300人,目前主动检测488人,未发现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牧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520人,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8.6%;牧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补助418人次,补助资金16.72万元。 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从2009年开始,该县乡镇卫生院积极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所有乡镇卫生院院长全部实行了竞聘上岗。通过院长竞聘制,把有能力、会管理、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卫生院院长的位置上,落实了科级待遇,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体制,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村卫生室主要承担辖区牧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县级医院重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提升服务能力,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在县人民医院已制定完善了5个单病种的入、出院判定标准和临床诊疗规范并推广实施,并开展国家级临床路径试点,结合实际选择了5个病种,制定临床路径并严格推行,保证质量,控制费用;加强公立医院考评机制改革。县人民医院认真落实省卫生厅22项制度,开展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治理过度医疗,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转变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县人民医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取消了药品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