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1月09日 >>03版:三版


我的支助生杨晓军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1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包红霞

  杨晓军上五年级,家在城关镇沙川村,是我和朋友巴特尔的支助生。2012年秋季开学一个月后,我们去看他。从学校里了解到这孩子上学期期末成绩下降厉害。他所在班60多名学生,期中排前二十名,到期末他竟然是倒数几名了。班主任老师说,她不知道杨晓军父亲的电话号码,打发同村的一个孩子去杨晓军家,要求家长来学校沟通,杨晓军爸说这孩子在家里也是不写作业贪玩,他把屁股打青了还是没治,学校再管不了他的话就开除他吧。班主任很无奈,苦笑着说,家长不配合她的教学,她也就没办法了。
  杨晓军的父亲杨洋,视力不太好,腿残疾,初中文化,57岁。母亲聋哑,40岁。两个姐姐,大姐18岁上高中,因分数低成为补录生,按分交钱,共交了2000多元,然后学费什么的,总共花了近5000。二姐16岁,在峰迭新区上初三。杨晓军的父亲说,国家说初中学费全免,二姑娘开学就交了800多元,说是公寓费,包括被褥、床单和校服,前天打电话来说学校又要交钱,要200元,杨洋说他准备去学校看看,一次又一次要钱到底是孩子在要,还是学校确实在收,他感觉比原来收费时交的钱还多,借账垒债他快支撑不住了。
  杨晓军的二爸是智障人,跟着大哥杨洋只能勉强干活。奶奶七十有余,还算硬朗,能为全家做饭,我们去时她已烙好了油饼子炒好了菜。杨晓军给我们倒水,又去地里叫了他爸爸。我让他写作业,不会做的来问我。
  杨晓军的奶奶用包谷棒和树枝烧饭,灶间用一个很旧的手摇鼓风机吹火。老阿婆说她家老三三十多岁了还说不上媳妇,老大供三个学生,大孙女上高中在县城,花费全靠卖菜,卖菜时娃机灵,专赶人多卖得快的位置摆,卖上百十元,一星期的花费就有了。二孙女在新区,离家远,钱只有向家里要,因为学校总要交钱,已经交了1000多元,还要叫办啥卡的100元,娃说她不上了,家里这样的状况,上不起了。但杨洋还是没松口,还是给她钱,晓军不听话,不好好学。老阿婆说菜不好卖,杨洋有时候卖几十元,有时候连饭钱车费钱都卖不出来,就把菜寄放了第二天再去卖……
  说话间杨洋瓜子脸大眼睛的哑妻回来了,穿件淡粉色小西装,黑裤子,绿头巾将结打在后脑,拿着两个很大很红的苹果,俊俏模样让我感叹起了老天的不公。看见我笑着看她,就坐到了屋檐下一个小板凳上。一条白中带黑点的小狗摇着尾巴跳上了她的腿,她就一面逗着小花狗一面吃着苹果,不时抬头看着我笑,比划着说杨洋腿不行走后面马上就回来了。
  大约半小时后杨洋拄着拐杖走了进来,看到我们在房上平台坐着,他又拄着拐杖走了上来。巴特尔略以严肃的口吻说了老师在学校给我们说过的话,杨洋很不安,嗫嚅着给我们说,杨晓军贪玩,他不在时,不是玩就是看电视,他将杨晓军屁股都打肿打青了,不信就看看,数学他辅导着终于把加减法学会了,乘除法还是不会,家里全靠他,太忙了,实在没时间辅导。
  一个残疾的丈夫,哑巴的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分别在读高中、初中、小学,靠卖菜为主要经济来源,政府也给了农村低保,但花钱的地方一重又一重,还是很紧张。去年我和巴特尔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并且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想提高杨晓军的成绩,可是距离我们的期望实在太远。
  尽管我们强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做人的品质最重要,但杨晓军数学、英语赶不上的确让人忧心,我们说好了星期六星期天他爸卖菜时带到巴特尔那里给他辅导功课。第一个星期日早上10点我打电话给巴特尔落实情况,巴特尔说星期六没来,今天他在家里一直等,还没有音信。于是我又打电话与杨洋联系,打了好几遍他都不接,隔了十多分钟我又用单位座机打,他终于接了,说他在卖菜,昨天他把娃带了,给巴特尔打电话,巴特尔说他忙着让今天来,今天他再没带。这和巴特尔说的不相符,于是我又打电话给巴特尔,巴特尔说杨洋根本没给他打电话,可能是因为到县城一个来回8元钱车费,怕花钱。
  巴特尔的话提醒了我。放下电话,我想起那天当听到我们给杨晓军补课的决定时杨洋的犹豫和勉强。走出他家时,他一直拄着拐棍一瘸一瘸跟在我们后面欲言又止地到了巷道口,一直在巷道口站着,身影越发小了。我挥手示意他回去,但他一直没动。拐过一个弯后,我们也就互相看不见了。
  11月开始,巴特尔又找了我们共同的朋友——县一中支教老师袁艳梅给杨晓军补英语和数学。袁老师说他聪明,悟性还好,现在重要的就是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我们对他还是充满信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