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
 
 
甘南日报>> 2013年01月11日 >>03版:三版


分享美人的寂寞
——《桑子诗选》读后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1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燕子

  收到《桑子诗选》好长时间了。工作之余,放在床头的这本诗集便是我精神的美餐,不管是安静的早晨,还是寂寂的午夜,随时可以品读翻阅,算是人生最感惬意的事了。美人是指美好之人,桑子老师把美人用来比拟那些真实世界中手执美丽银铃的人,耗尽了幻想而不朽运作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彻底澄莹,佩带着香草去望观四方,虽然多了几分狂狷,更多的则是即尽理道,又尽人事的温雅之士,一饮一饭即可以托身者是也。桑子老师把诗歌与诗人比拟为寂寞之于美人,实在是很恰当,很诗意。桑子老师说,一个不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的,这包括了生也包括了死,当我们无限地运作,也不能给予未来以创造的话,就不仅仅意味着生命个体的悲剧,众生共同的命运,也必然会是平庸的。所以,寂寞之于美好的心灵来说,她是和生一样的令其欣喜的。那么,就让我们在桑子老师的诗歌之中找到这份欣喜吧。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在诗歌的滋养中不知不觉完成了生命的成长阶段。桑子老师在《家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我活着/是你的幸福/那么,我活着/好好地过完一生/从此往后/再也不去陌生的街头/眺望迷茫的远方/再也不去喧闹的城市/独自孤独。”这不是承诺的承诺,誓言一样的诗句背后隐藏着的幸福,作为读者,我们只能静静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知。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好好活下去的亲人,应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执着于文字的人都是孤独的,但有爱支撑的灵魂,是可以用文字的方式给大家呈现更多的篇章,给自己和读者都带来好好活着的信念和勇气的。
  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先生特别推崇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就是一种性情。桑子老师就是一个有性情的诗人,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遮掩地用诗歌的方式诉述,他的坦率,他的真诚,他的天真,他的固执,他的善良,他的谦卑,甚至他的小孩子脾气,我们都可以在他的诗歌之中触摸得到。桑子老师的诗歌语言很随意,很朴实,有的时候让人感觉他真的就站在你的对面,和你在说家常,在看似平淡的语境中,可以让你更深地去感悟人生,去认识本真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念叨着你的名字/念叨着所有的亲人/念叨着给了我一生的微笑/以及眼泪的人们”,“所以,一旦你接受了我的善意/就请接受我的一切”。桑子老师用家书的方式,书写了自己对母亲,对妻子,对女儿无限深沉和细腻的爱,那份爱似乎已经超越了他对自己生命的疼惜。人都是这样,用爱或者被爱的方式支撑着自己活着的信念,好好活着,才可以更深更长久地去爱;好好活着,才可以用心来体验来自于亲人朋友更广阔更真诚的爱。桑子老师的爱是细腻的,是无悔的,也是痴狂的。“亲爱的人,你的目光清澈/安宁,是因为了悟太深/还是创伤弥新?看你被阳光围困/被室内的祝祷传递/看你擦拭书架上的灰尘/用你纤弱的手/轻理我满脸的胡须……亲爱的人,我从未称颂过你的美丽/你却在我心中永久弥新/被我的灵魂包藏得更深/因为你有饱饮享足的心灵/因为你和我一样/都是这茫茫尘世唤醒的春泥/同尊同荣的纯净性命/更是普遍的精神,至美至善的子民/当我在光明中将你收读/将自己打开,沉静的祷歌声中/我们的思绪飞得更远/心却欣喜地连在一起,亲爱的人/让我们分享这份美好/也一同忍受前程的艰危/让我们诚恳地说:我愿意从你的家门经过”。读着这样温情的诗歌,似乎可以看到桑子老师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是和一颗诗意的心相随相伴的,谁能说自己此时此刻不是幸福的呢?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当我们用心来感知别人的幸福的时候,我们其实不知不觉之中也被幸福的光环围拢。
  桑子老师面对着女儿的临世,他的心是沉浸在更深的幸福之中了。“当我灯昏伏案/一遍遍地请求上苍/赐你健康,像赐我以骨肉一样/晚儿,我愿以我的健康/换取你的健康/愿以我的寿命换取你的乖爽/我求你平安长大/蜕去先天的羸弱,无病无恙/苦乐贵贱,从此不再自伤/你的到来足以使我浩叫狂歌”。一个大男人的心,一旦被养育子女的快乐所浸泡,什么样的苦都是愿意去吃的,什么样的委屈也是愿意去受的,父爱就体现在这看似平淡,却让人值得反复去品味咀嚼的诗句之中。男人,也许做了父亲,才是可以顶天立地的;男人,也许只有做了父亲,才可以死心塌地的愿意为自己的女人,愿意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晚儿,我爱你,因为有了你/桑烟松雪也能内心尽知/凄风冷月,从不志意酸怆/你使我幸福/使我咀嚼着春的花衣”。桑子老师的诗歌,就这样从庸常的生活之中,捕捉到了最能够打动人心灵的瞬间,让人感觉到人生的美好。其实,就是这些简单而朴实的生活,就是这些淳朴而善良的心灵,一直让我们坚信,诗歌至少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感动,诗歌至少还可以延长人生的美好,诗歌至少也可以滋养我们近似干涸的心。谁还好意思再说:“但我的心,其实比你更寂寞?”
  如果说在《家书》系列可以看到桑子老师的柔肠,那么,在卷二的《白衣少年》中,也许可以找寻到他的雄心或者野心。“进来吧,我已扫净寝室”,那残唐旧风,吹皱了的不会再是你的影子。在《如果》中,他说:“如果我离你而去了/就把源头留给你/把雪线之光留给你/你就在草原常住/直至满头银白……”在《我是一只鸟》中,他说:“我只是一只鸟/毫不掩饰地飞翔着/和碗中的粗米一起飞翔着/和手中的干饼一起飞翔着/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可是天空并不洁净/就像我们的心/并不完全纯洁一样/不完全纯洁的心/才是真实的一颗。”这些诗句,一不留神就自己悄悄地钻进骨头里去。谁拥有最真诚澄澈的内心,谁就会写出如此明亮干净的诗句。桑子老师说,“总有一天,我要骑马踏遍所有草原”,“我生命之中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已经完成了这个心愿,但是,当甘南草原的风继续吹着他,当甘南草原的雪继续沐浴着他的灵魂,我想,作为一个诗人,他可以有千万个理由,继续站在甘南草原的风雪之中,用自己的妙笔写出更多的诗句。他那智慧的头脑里面,装着的可不仅仅是甘南的春天呀。这个一直自认为是草原外乡人的诗人,他内心的丰富多彩只能用他自己的笔来描摹了。
  诗歌是一种光芒,照亮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心。桑子老师在《爱惜光阴》中写到:“为了善良,我隐忍着苦衷/我具有伟大的爱/但我不会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和死神约定/要到几十年后/等我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等我种出好多五谷,仓廪丰盈/等我写出美丽的诗歌/弥补灵魂的残缺,生命生机勃勃/鲜艳欲滴/以子爱,夫爱,父爱对待世界/不能相合的去相合/不能收聚的/就送给他们生命的粮/当世界唱着我的歌/有了足够的怀念留在心里/我能看得见风景,就是日月交替/诗歌作证,再也没有任何惋惜/随我而去。”之所以把整首诗歌都摘抄在这里,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男人肩负的责任,和一个诗人的胸怀和良知。他把心安顿在诗歌中,把爱给了身边的亲人,无怨也无悔。当一个人的生命真的沉淀为一首诗,当一个人真的可以洒脱地放开尘世的一切,当我们已经年老,喜欢频频回首的时候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留在尘世,那我们都会不知不觉变成充满诗意的有信仰的中国人了,让精神徜徉在诗歌之中,让生命用诗歌的方式延续,让诗歌承载着自己的魂魄逍遥在世,岂不乐哉?
  林玉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曾经说过一段关于诗歌的话:“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以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中国人的宗教。”林语堂先生的这些话语,可以让我们看到诗歌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每个人其实都和诗歌有这样那样的关联,一颗诗意的心需要唤醒,也需要别人及时去分享那份诗意之中的快乐,快乐之中的诗意。而美人之寂寞,则是一种高境界的寂寞了,分享与否都无关紧要了,诗歌使我们触摸到了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这就够了。
  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心交付给诗歌,也许可以循着美丽的思绪,寻访到本真的自己,一路走来,一生也算是很有诗意了,而及时去享受这份诗意,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人的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意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苏醒。”手捧《桑子诗选》,不知不觉之中就让我几乎快麻木的心开始苏醒。
  那么,在短暂的一生里,我们也许可以拥有无穷无尽的诗意时刻。在这有限的美好时光里,及时去享受激荡在自己心底的那份诗意,及时去分享回荡在天地之间的那些诗意人生,那么,我们也就等于成全了自己的最美人生。此时此刻,我的心还仍然沉浸在桑子老师优美的诗歌之中,趁着这份美好的心情,趁着我还对诗歌拥有一种近似固执的热爱,就让我用最诗意的心情画上一个最圆最亮的句号吧。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