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了位于临潭县城关镇郊口村的马全福家,他家新盖了房子,宽敞的玻璃暖廊洁净明亮,六间新房里面设施齐全。他说,为帮他盖新房,县上拨给他农牧村危旧房改造资金1万元,县建设局帮扶3000元,城关镇政府帮扶1000元,盖新房所需水泥、钢筋等材料由双联帮扶单位州住建局局长王延祥帮扶。马全福一家住了几十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从没想过能盖新房,但是,双联行动使他们得到了各方的帮扶援助,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想,住上了新房。 临潭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职工进农家拓富路、入村组办实事、调纠纷解民忧、引项目帮民富的新风扑面而来,处处涌动着干群同谋发展的生动场面。在双联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的真情帮扶下,有更多的人如马全福一样圆了多年的梦想,改变了生活现状,找到了致富的方向。 联村破解发展难题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带队,相继到联系点帮联对接、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联系户,共商发展大计。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钰,州长毛生武,州委常委、州纪检委书记王勇,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瑞平等先后多次到各自联系点开展调研,同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交流,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摸实社情民意,宣讲相关政策,共商脱贫之策,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临潭县古战乡九日卡村村民李春魁接过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送来的1000元资助金时感慨地说:“平时村上、乡上都很照顾,现在又多了关心我们的人,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的日子肯定能过得越来越好……” 古战乡九日卡村是省教育厅双联行动的联系点,该村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宽,是临潭县比较贫困的行政村之一。去年4月,省教育厅双联行动工作组就在村里建成了“双联之家”。大伙儿都说:有了“双联之家”,我们就可以经常过来住了,看望“家里人”也方便了。 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九日卡村开展调研、对接和帮扶工作,使双联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每走进一户人家,干部们都说:“现在我们是‘亲戚’了,以后遇到啥困难,我们一起解决。”听着这些贴心的话儿,群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了解到新城镇红崖村虽然已引水入户,但从2008年以来,由于新城镇自来水供水系统水源紧张,无法保证正常供应,村民需要到2公里之外采集河水以供人畜饮用的情况后,自筹资金13万元,实施了红崖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54米深机井1眼,50立方米蓄水池1座,泵房1间,护井河堤60米,新铺设管道450米。红崖村、李家庄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成,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两村310余户家庭,1100余名村民饮水的“难心事”,不但为父老乡亲们创造了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群众的赞扬。该所还安排研究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牛羊养殖及防疫技术等培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免费为红崖村提供200亩的优质油菜品种“青杂5号”种子。 临潭县人口局为联系点店子乡店子村贫困户赠送化肥、面粉,并为村委会捐赠了价值2.4万元的办公设备。 冶力关镇组织干部群众代表赴陇西、渭源、临洮等地进行中药材种植考察。 截至目前,在该县开展双联行动的129个单位中,有州级单位14个,县直及省州驻临单位102个,省级领导1名,地级领导8名,全县33名县级干部、665名科级干部、2588名一般干部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各级领导、帮扶单位及干部共联系了4238户贫困户,全县141个贫困村已实现全覆盖。各单位按照自身实际,发挥了各自优势,真心实意为贫困村、贫困户解难题、想法子、谋发展,真正体现了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的目标要求。 联户拓宽致富路 记不清有多少次,王旗乡中寨村群众走出家门,以乡村人最朴实的笑容,迎接来自城里的“亲戚”——州发改委的干部职工。 通过入户访谈详细掌握,州发改委干部了解了中寨村275户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在脱贫致富方面家庭和个人的具体想法。去年春耕在即,干部职工及时为全村群众送来了价值9.2万元的化肥。随后,又送来了第二份礼物:12500株树苗,其中,白杨、柏树、龙须柳等用材绿化树苗1万株,早熟梨、杏树、花椒等经济树苗2500株,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亲情树”。同时,州发改委还出资请来甘肃农业大学设计院工程师设计《王旗乡小城镇建设规划》,整治磨沟、中寨、王旗三村布局上的散乱现状。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