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姨在机关是一位领导,忙了半辈子,终于退下来了,恰逢外孙出生,立刻在家里找到了一个“新岗位”——月嫂兼保姆。含饴弄孙本是人生一大乐趣,可她当惯了领导,说一不二的个性让家里的气氛格外紧张。因为育儿理念不同,她常和女婿互不相让,经常拌嘴,女儿夹在中间也很痛苦。 应该说,回归家庭是大多数中国老人退休后的首选。中国人重视家庭,工作时由于时间精力所限,越是事业心重的人,对家人的照顾和关注越少。退休后则可以更好地关爱家人、维系亲情。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回归家庭不等于和社会脱节。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家庭上,不是足不出户,变成“宅男”、“宅女”,而是社会交往的群体有所改变。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交往的人群就应该从同行、客户变成家人、街坊、邻居、朋友等。重新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才不会产生被抛弃感。 重新适应家庭角色。有的人工作时一心扑在事业上,忽视了另一半;待退休后,要天天面对老伴的时候,变得很难相处。这就需要多和另一半沟通,建立新的、和谐的夫妻关系。 不要把工作作风带回家庭。像陈阿姨那样,要么把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用在亲子关系上,要么事无巨细都要监管过问,无视年轻人的成长和成熟,无疑会疏远家庭成员间的心理距离,甚至酝酿家庭矛盾。老年人应该学会接纳、倾听和尊重年轻人,这样才能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摘自《老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