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1月15日 >>02版:二版


阳光洒满民生路
——卓尼民政工作扫描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1月1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郑君武

  有一份情是无私的,它不需言语表达,却让人永远铭刻在心;有一份爱是无痕的,它不需经常提起,却让人永远无法忘记。这情,便是风雨同舟、水乳交融的深情;这爱,就是念及苍生、造福民众的博爱。近年来,卓尼县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以打造阳光民政、服务民政、法制民政、项目民政、效能民政为目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每一个角落,把缕缕爱意和希望的阳光播撒在卓尼大地。
阳光民政暖民心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卓尼县拓宽社会救助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操作程序,整合资源,推进各项救助工作。新增农村低保对象600人,现已达到7591户26081人,对低保对象按政策进行了16%的提标,月人均补差达到94.5元。保障标准分为4类,一类每人每月140元,二类每人每月100元,三类每人每月80元,四类每人每月57元。城市低保保障对象1759户3537人,按政策进行了13%的提标,月人均补差达到182元,保障标准达到213元,月人均临时生活补助达到58元。保障标准分为4类,一类每人每月213元,二类每人每月197元,三类每人每月179元,四类每人每月138元。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对五保供养的682人每年发放2400元,实现了五保对象老有所养、居有所屋。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制定出台了《卓尼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为454名重病患者和因病返贫人员发放医疗救助金188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金3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金150万元。
服务民政惠民生
  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2012年省级下拨临时救助资金7万元,救助163人,其中特困人员132人,流浪乞讨人员3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5.731万元。深化双拥共建和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及“8·1”建军节,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双十工程",推进军地在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相互支持。投入资金5万元、图书2000余册,充分发挥集中援建的整体效应。为2012年151名复转军人进行了慰问,送去3.02万元的慰问品。加大抚恤金补助支持力度,全县共有优抚对象315名,已完成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标任务,各类优抚对象定补面达100%。为全县70名60岁以上农村籍退伍军人建立了档案并及时足额发放补助金,全年累计发放优抚金49.32万元。
法制民政保稳定
  把依法行政作为开展各项工作遵循的主要原则,把依法行政理念贯穿于民政工作始终,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把严格执法与规范服务结合起来,在为民服务中严格执法,通过执法实现更好地为民服务,使民政工作的各项职能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认真开展婚前医学检查,2012年办理婚姻登记753对,并对结婚对象实行婚检,婚检率达100%。在坚持便民、集中、网络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决定撤销全县11个乡(镇)婚姻登记点,新设立了县民政局、扎古录镇、申藏乡、藏巴哇乡、勺哇乡五个婚姻登记网点进行集中登记,9月30日开始各网点逐步转入网络登记,完成全省联网工作。全面落实甘肃省殡葬救助制度,健全完善救助程序,开展了《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的实施和宣传。
效能民政树形象
  以“提高能力、改进作风、高效履职"为载体,以开展“五亮五比五创”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能力。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和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加强行风效能建设,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把群众关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资金的安排等热点问题在政府政务公开栏公开。制定了《卓尼县民政局机关效能建设日常工作规则》,加强机关干部效能建设考评。加大乡镇民政干部培训力度,先后在州、县对15个乡镇的民政干部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局属事业单位的管理,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标准,发挥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健全了15个乡镇民政所机构,为5个二类乡镇各配备工作人员5名,7个三类乡镇各配备工作人员3名,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转。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须奋蹄。新的起点,美好的画卷更值得憧憬,民生路上的阳光会更温暖更灿烂。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