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70个舟曲重建项目已完工169个;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7%,舟曲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如期实现了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的目标要求,向中央和全国人民及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按照建设一个“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新舟曲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各援建、代建、自建单位的干部和约22000名援建人员,与灾区群众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以百倍的努力和艰辛的汗水,全力推动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路子,基本完成了舟曲灾后重建任务,取得了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 受灾群众的住房条件显著改善,集中安置区都建成标准化居民小区,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飞跃提升,新建的学校、幼儿园硬件及配套设施居全省前列,兰州舟曲中学将建成全省示范性高中,舟曲县医院和峰迭新区卫生计生综合服务楼硬件设施达到三甲医院水平。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有了突破性进步,一大批关系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新建的县城至峰迭新区连接线,结束了舟曲县境内没有二级公路的历史;新建的电网是我省网架结构最坚固、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县城电网;光纤接入网、3G网络处于全省县级城市先进行列;峰迭新区成为我省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最完善的城镇。农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基础设施、特色加工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等40个产业重建项目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大步伐。建成了一批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区,劳务经济和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超过灾前水平。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2009年增加5718元和1566元,增长64.8%和69.9%。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逐步修复,防灾减灾体系日趋完善。建成了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白龙江城区段堤防修复工程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三眼峪、罗家峪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成使用,极大地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
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向纵深推进 2012年2月28日,一场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各级干部进村入户、扶贫济困的“战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拉开帷幕。省、州、县、乡四级联动,一个个单位,一个个干部,走千村、联万户、听民声、解民忧,规模空前的为民富民行动全面展开并不断向纵深推进。 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52个省级单位2623名干部,联系了140个贫困村4374户贫困户;111个州直单位4431名干部,联系了136个贫困村4692户贫困户;752个县市乡镇单位16255名县乡干部联系了19549户贫困户,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占全部行政村的93.5%,贫困户覆盖率为35.3%,占全部农户数的21.8%。在完成州委确定的联系任务的同时,各市县结合实际,延伸联系更多的贫困村和特困户,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 三、转作风提效能“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 2012年,我州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2月25日,启动了“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大力整治“慵懒散慢”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发展的问题,州委的这一决定和省委的决策不谋而合,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6月份全省“效能风暴”行动开展以来,我州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活动融入“效能风暴”行动中,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动中,重点解决机关存在的责任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重点解决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政令不畅、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重点解决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任务落实不力的问题;重点解决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不依法行政,不正确履职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其他问题,提高行政效率;重点解决审批程序繁杂、服务职责不清、职能缺位、融资难等影响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深入开展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工作效率、专项整治“六项攻坚行动”,形成了“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