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冬,行走在临潭的大街小巷、街道社区以及偏僻的农牧村,感受百姓欢欣,点点滴滴沁人心脾;倾听群众心声,桩桩件件饱含深情;体验身边变化,处处反映民生实惠。 “民有所愿,我有所为”。县委、县政府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想民、爱民、为民上,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细节问题,不断增加民生投入,每年兴办实事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让老百姓真切地体会到县委、县政府心向民生的情怀。 民生实事增福祉 在城关镇郊口村,我们正好碰到一位开着崭新小面包车的在外出务工青年,他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哥几个在村里游荡,无所事事,去年在县人社局的帮助下学到了技术,找到了收入高、环境好的工作。这不,自己攒了点钱,买了辆新面包车。今天,回来相媳妇儿来了……" 其实,在临潭,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近年来,县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实现民愿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财政十分紧张的困难,因地制宜,通过组织领导落实、建设模式落实、建设资金落实和运行管理落实等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破解之路,在就业、创业、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危旧校舍改善等方面不断推进着民生工作的开展。 如何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盘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也是解决农村民生工作的关键所在。该县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在洮滨、羊永、新城等乡镇免费举办了以电工、电焊工、木工、钢筋工、砌筑工、餐饮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牧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1678人参加培训,目前全县有3227名农民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012年全县输转劳动力4.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78亿元。 家住县城的吴新华分别在兰大二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近日康复出院,花费医疗费用165769.22元,基本医疗报销40000元,公务员医疗补助16360元,大病医疗互助30000元,总计报销86360元,自己只承担一半的医疗费用,他高兴地说:“若是在以前,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2012年全县共有123351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2%。截至12月底,全县累计受益人数达273391人次,受益率221.60%,补偿总费用为3671.94万元;住院次均补偿2857.56元。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329人次,次均住院费用626.26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4697人次,次均住院费用2946.03元,县级以上住院2606人次,次均住院费用9460.21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160人,共有363人享受了住院费用统筹支付待遇,7064人享受了门诊费用个人账户支付待遇,基金支出133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94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共有185人享受了住院费用统筹报销待遇,1903人享受了门诊费用统筹报销待遇,基金支出119万元。 民生工程圆新梦 安得广厦千万间。临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牧村危旧房改造作为头号民心工程,使更多的弱势群体住有其所、居有良室。 在城关镇后川村,正忙着翻修房子的村民马军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过去的几年间,村民们都陆续住进了安全实用的新房,他家的房子有些“落伍”了,今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这一翻修改造终于可以和邻居们的新房相媲美。“现在,大多数村民都盖了新房,村里通了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生活越来越方便,我们大家都享受到了危旧房改造项目带来的实惠。”马军说。 现年40多岁的张军,2003年以来一直有病在身,妻子也因企业改制下岗十几年。除了按月领取低保金外,只能靠妻子打些零工维持生活。但是,每月几百元的医药费,使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只好租住在没有供暖设施、没有上下水、没有卫生间的简陋平房里。去年,他作为第一批入住廉租房的困难家庭喜迁新居。提起此事,他总会动情地说:“做梦我也想不到会住上这冬暖夏凉的新楼房,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照顾。住在这里心情好,身体也好多了。”目前,全县很多类似张军这样的困难家庭住进了廉租房。 近年来,临潭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千方百计筹集资金,2012年争取农牧村危旧房改造3400户,改造总面积15.3万平方米,争取建设补助资金4100万元。第一至第三批2400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已分解到16个乡镇,竣工率和信息录入率达到100%。第四批1000户正在实施阶段。2010年下达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共2348套11.74万平方米,到位各级补助资金11381.87万元。实际开工建设2348套13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竣工;同时,县住建局正在制订《廉租住房分配方案》,并与民政局、社区详细审核入住对象,近期进行分配;在租赁补贴发放方面,全年对580户发放租赁补贴114.3万元。通过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农牧民群众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建设美好家园、提高生活水平的热情。目前,农牧民群众“等、靠、要”的少了、外出务工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 为把保障性住房工程建成群众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工程,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住建部门从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入手,严把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同时,为给弱势群体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积极完善入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小区的绿化美化,栽植各类花卉苗木。 民生成果被乐享 新城镇后池村的王老汉提起以前挑水吃的艰辛,感慨万分:“以前我们吃水到村前坡下的山泉去挑,虽然路不太远,但垂直度高差近百米,挑水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难事。每遇下雨时节,泉水浑浊不说,路滑难走,步步维艰;遇到干旱之年,吃水就更加困难了,有时为了挑一担水就要在流量细小的泉边守好几个小时,水桶排成了长龙。村民曾经还为争水发生过打架斗殴的事件。如今打开自家院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做饭洗衣之外,就连喂养牲畜用的都是自来水,真是方便又卫生。” 临潭县2012年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安排24项,完成新建水源截引工程24处,解决了11个乡镇、21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2306户、10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解决受益区12所学校、1500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计划总投资596万元,全县24个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完工,完成596万元投资,自来水入户率为100%。 “我老汉活了六十六岁,别说看见过,听都没听说过比现在还好的政策。我家两代二女户,今年镇上给我安排了低保,3口人一月可领400多元,这两天又给我家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要补助1万多元,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现在,我们老两口每月有120元的养老保险金,还有种粮补贴、农资补贴,连学生上学都给补助,真是好啊。”“村里的巷道全部硬化了,并且还安装了漂亮的路灯,晚上走路跟白天一样……”说起现今政策的好处,老王有说不完的话。 2012年,全县为5760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城市低保金1575.69万元。为全县42080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低保金4499.19万元,五保户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2400元,为全县1047名五保对象发放五保供养金251.24万元,全年为城市居民报销医疗救助金66人38.71万元,为16个乡镇的874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20.45万元,为26260人下拨农牧村特困群众生活补助金1160.97万元。为农村200名孤儿发放生活费104.28万元,为12名城市孤儿发放生活费8.83万元。 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和谐温馨的画面,是临潭县2012年高度关注民生,为群众谋求更多实惠上留下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随着各项民生实事的不断告捷,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如今,在临潭广阔的土地上,民生工程已成为全县共促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也成为惠及全县百姓的务实之举,更让大家享受了发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