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1月23日 >>03版:三版


酸菜拌汤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1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夜帝

  农历四五月份,在农田里,在通往农田的水渠边,在农田里的杂草旁边,就会有伴着季节温湿生出许许多多的苦麻菜来。这苦麻菜,绿色的叶子,齿状,条形伸展,白色的根儿。它们深深地把根扎在水分饱满的土地里,染就了一片别样的土地。
  小时候,经常会跟着奶奶在这个季节,到半高山区的田地里,采摘苦麻菜。总觉得那时候的阳光是最明媚的,山路是扭曲得最好看的。我和奶奶开始分头寻找苦麻菜。奶奶总会拿上一把刃面雪亮的小铲子,沿着一簇簇、一株株的苦麻菜根部,斜插进土地里,斩断苦麻菜根儿的根系,再一株株地拔出来,然后,就着地面拍打掉粘在苦麻菜根部的泥土,随手就扔进菜篮子里。
  而我,喜欢从潮湿的土地里,把一株株苦麻菜直接拔出来。然后,看着白色的苦麻菜根儿,长长的,垂下几条细细的根系,把玩一阵儿,才整整齐齐地摆放进菜篮子里。总觉得,那时候的山风也是轻柔的。挖苦麻菜时,那种被山风轻轻吻着脸颊的感觉,那种没有时间概念的游玩,就像一段开怀的梦境,在我那个叫做童年的时段里,熠熠生辉,多彩多姿。它远远地守候在我的儿时,定格在儿时,也根植于儿时。每每想起那种感觉,心底里就升起一股甜蜜的暖流。
  在我还迎着山风,挖着苦麻菜,想着心事,徜徉在未知的梦境中的时候,奶奶已经采挖好了满满一菜篮子的苦麻菜。我看着自己的菜篮里还没有满,就把菜篮里所有的苦麻菜都倒进奶奶的菜篮里,在奶奶并不认真的嗔怪下,蹦蹦跳跳地向家里走去。因为我和奶奶的采摘方法不同,白绿相间的苦麻菜,在菜篮子也蛮好看的。
  回到家,奶奶就开始将菜叶全部切碎,在清水里清洗四五遍,直到那绿色的汁液被淘洗干净,从菜笼里流出来的水还原为水的本色后,奶奶就开始酿酸菜了。
  在农村,还有一个说法,一个农村女人,做两件事是随着性格的,一件事是酿酒,另一件事是酿酸菜。特别是在酿酸菜的时候,性格或外向或内向或急躁或温厚的人酿成的酸菜,其味不同。
  奶奶性格温顺,酿酸菜的时候,对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我总能从奶奶酿酸菜的时候,发现奶奶全身心投入的那种专注状态。她特别注重四个时间:苦麻菜在滚水里煮开的时间,打酸水面的时间,酸菜出锅的时间,开封的时间。苦麻菜在滚水里煮开后,每隔几分钟,奶奶就会夹出苦麻菜叶嚼一嚼,感觉一下菜叶的嚼劲儿。煮苦麻菜的时间是酿酸菜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苦麻菜不能煮得太烂,要恰到好处,有嚼头,绝不能有腥味。打酸水面的时候,要均匀地散开在滚沸的菜叶上。然后,把煮得热腾腾的苦麻菜叶从锅里盛出来,倒进土缸里立即封住,以便于更好地发酵。等酸味出来,酸汁成线的时候就可以开封了。
  这些细节,决定了酸菜的粘度、酸度,也暗示着酿酸菜的人的性格。因为奶奶注重细节,所以她酿出来的酸菜,味醇,有嚼头,存期久。
  夏天酷热时分,酸菜拌汤就成为农家院舍里最常见的一道面食。做好一碗酸菜拌汤,先要用猪油炒酸菜,当然最好是苦麻酸菜。酸菜入锅,熬些许分钟,加入花椒粉,少许辣椒粉,适量食盐,熬上一两分钟,等到苦麻酸菜煮开,就可以出锅了。然后切上土豆块,和着苦麻酸菜在水里煮开,就开始拌面。也有人会将做好的苦麻酸菜当做佐料,先盛出来,在清水里煮好土豆,再拌面。拌面也有讲究,要将面拌到细条状,才算好。然后,要特别注意面与水的比例,要尽量做得稀一些,这样才能更为清晰地感觉苦麻酸菜的酸香融化在面汤里的缠缠绵绵的醇香。如果是土豆块被煮化,那味道更具有田园之味,泥土芬芳。
  就这样,一碗香甜可口的酸菜拌汤出锅了。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用苦麻酸菜当做酸菜拌汤的经典佐料。当然也有萝卜酸菜、白菜酸菜、芹菜酸菜、杨根酸菜等。
  时隔多年,总能想起早就去世的奶奶。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只吃她亲手做的酸菜拌汤,总觉得奶奶的酸菜拌汤了多了一味慈祥和温暖。这一味,在以后吃酸菜拌汤的时候,越来越稀缺了。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