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2月18日 >>02版:二版


百花齐放满园春
——卓尼藏巴哇乡抓产业谋发展工作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2月1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杨经宇

  “抓主打产业,富一方百姓”是卓尼县藏巴哇乡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出的产业牌。经过近两年的示范带动、试验种植和发展壮大,中藏药材种植、网箱养鱼、经济林果、劳务输转四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群众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中药材种植是柏林三村的支柱产业,受技术条件、种植规模和市场波动的影响,收入只能“养家糊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产量高,有固定市场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之路,发展壮大药材产业,成了压在乡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去年以来,乡政府主动与北京、兰州等地客商联系,大力宣传推介藏巴哇乡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前景,最终与兰州大得利岷归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技术培训、产地认证和销售协议。在柏林地区开辟了千亩当归GAP认证基地,每亩免费提供复混肥50公斤、锌硫磷颗粒5包,提高了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年底千亩当归由该公司以每公斤42元的高价回购,并通过了GAP认证。2012年全乡2500亩当归纯收入达1700万元,1500亩黄芪纯收入达900万元,1000亩党参纯收入达1400万元。在GAP认证的基础上,乡上积极从双联单位州民政局争取资金25万元,在巴都村建成药材分类、切片初加工厂,使中药材种植逐步走上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发展之路。
  九甸峡库区全长15公里,库容九亿立方米,莲麓水库位于九甸峡水库下游,库容8900万立方米。两个大型水库水面宽敞,冬季不结冰,年均水温8.2摄氏度,春夏水温23摄氏度,是得天独厚的淡水鱼养殖天然渔场。乡上紧抓这一资源优势,多方争取资金,将网箱养鱼的想法变成了现实。2012年初,邀请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甘肃农业大学技术人员和水产专家来九甸峡库区开展调研论证,在调取相关水文资料及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九甸峡库区适合养殖鲟鱼、虹鳟鱼、金鳟鱼、黄河鲶等中高档冷水鱼的论证和可行性报告。在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协调帮助下,乡上组织致富能人、村组干部等13人赴刘家峡省渔业总站示范基地考察学习网箱养鱼产业。通过学习,大家深受启发,都说:“我们丢了身边的金娃娃,还到外边捡芝麻,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么好的水资源。”为进一步坚定致富能人和村组干部的信心,乡上再次组织人员到玛曲渔场考察学习,并与玛曲渔场结成帮扶对子。乡上领导和村干部上兰州下临洮,走遍建材市场,寻找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网箱建材,又与北京、湖北等地的客商联系网箱和鱼饲料。同时,又组织人员学习下料、焊接、对接、下水、水中固定等一系列技术,不到40天时间,4亩网箱成功焊接下水,板房等附属生活设施也安装完备。从北京购进的网子到位并迅速挂接,饲料也陆续运到,从玛曲渔场定购的鲟鱼、虹鳟鱼、金鳟鱼苗也按期运到并成功下水入网。2012年底,3万尾虹鳟鱼、金鳟鱼、鲟鱼全面上市,4亩网箱年毛收入可达80万元。
  藏巴畦乡年均气温7.8摄氏度,年降雨量584毫升,无霜期长,素有“藏乡江南”的美称。利用适宜的气候条件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经济林果业,成为促进经济增收的又一战略性产业。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最终确定发展种植良种核桃和高产花椒的万亩经济林果业发展规划。2012年3月,引进辽核3号和香铃、西丰1号新品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种植了50亩核桃。同时,举办了种植培训班,让种植户学习了核桃的整枝管理、培养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如今,50亩核桃树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8.9%,可望今年全部挂果。
  藏巴哇全乡总人口8676人,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97亩,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闲散在家。让其掌握一门技术,走出家门务工,是挖掘增收潜力,广辟增收门路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乡上充分发挥离兰州、临洮等地就近的地域优势,把有序组织劳务输转做为一项新型产业来抓。先后举办砖瓦工,农用车、摩托车修理,电焊、家电修理培训班12期,培训721人次。与兰州、内蒙古、新疆等地劳务市场和中介联系,输转农民工近1900人次,全年劳务输转收入近60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藏巴哇乡的统筹谋划下,四大支柱产业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发展百亩网箱养鱼业,壮大6000亩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发展年输转2000人的劳务输转业,发展万亩经济林果业的产业发展“百千千万”工程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今年,乡上确定将网箱养鱼的规模发展到20亩,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发展到700亩,中药材GAP认证种植发展到2000亩,年输转劳务到2000人次的产业发展目标,真正为全乡农牧民脱贫致富铺就一条产业发展之路。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