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买只小狗吧。”相信很多父母都碰到过孩子类似的请求。 周丽也是反对养宠物大军的一员。虽然她也很喜欢小动物,明白养一只宠物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但她不得不狠下心来拒绝女儿,因为养宠物,周丽有很多顾虑。 “女儿希望养一只萨摩耶,成年犬体型有点大,一方面家里地方没那么大,另一方面还是担心小动物会伤着孩子。”周丽和老公平时上班工作忙,公婆不在身边,照顾孩子吃穿学习都有些吃力,要是再添一个“大宝贝”,周丽想想都觉得头疼。 但,女儿想养宠物的念头越来越强,母女俩经常闹得不愉快。 像周丽一样,很多家长的犹豫不是没道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养一只大型动物的确是雪上加霜。 其实,父母可以换一种方式劝导女儿:宠物,咱们养,但爸妈建议挑选一个体型小些,容易喂养的小伙伴,这样家里活动空间足够,也不用担心饲养不好。 养宠物进行爱的教育 目前,我国有1亿独生子女,国内外早期教育专家认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依赖性强等问题。而喂养动物有助于打破独生子女成长的封闭环境,让孩子懂得爱和责任。 宠物比起父母会给予孩子真正无条件的关注。它不会在意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如何,表现如何,无论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它都会始终如一地陪在孩子身边。 心理学家们将宠物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归功于宠物的“非歧视性”,这种完全无条件的关注,让孩子在宠物面前可以坦率表现自我,并得到接受与认可,使他获得自信,这恰是他重新出发的勇气。 在国外,一半以上的家庭饲养宠物,而国内家长顾虑较多,常担心孩子和宠物在一起就是和细菌为伍,增加了患过敏症的几率。 事实上,科学研究证实,不让儿童接触宠物未必能防止过敏,相反,经常接触宠物反而有助于防止儿童患过敏症,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和提升宝宝们的抵抗力。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合作的一项针对宠物过敏症的研究发现,过敏症专家爱娃·莱马克的研究小组是经过对瑞典2454名7岁至8岁的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每4年为他们进行一次皮肤过敏试验,得出了这一结论:养宠物不一定会增加儿童患病风险。 全民连锁动物医院总院院长张国彬建议,对宠物过敏的孩子若坚持养宠物,可选择不会掉毛的动物,如养鱼等。而购买或领养前,必须选择健康的宠物。 养宠前,先约定 孩子经常吵着想养小动物,决定饲养之后,新鲜感过了,有可能变成父母的工作。在决定饲养之前,必须先破除小孩只想与宠物玩耍的心态,让孩子了解宠物饲养的过程之外,也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好工作分配的约定。 1.与孩子一起找资料,让孩子了解并参与宠物生活饮食所需。通过互联网,或者专业宠物医院了解宠物喂养情况,并整理出来,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共同学习。 2.教导孩子友好地对待宠物。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四岁以下的孩子,在对待宠物的时候,有时候显得过于粗暴,例如出于好奇大力拉扯狗狗的尾巴和耳朵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友善地对待小动物,如温柔地抚摸它们的头和背,再告诉孩子们,拉扯或者击打可能会对宠物造成伤害。 3.如果家中有宠物幼犬,教育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收好,到处乱放的话,最心爱的玩具就有可能被狗狗咬烂——喜欢咬东西,是幼犬的天性之一。告诉孩子们,在宽容懂事前的狗狗的同时,收好自己的东西,直到狗狗成年,那时,孩子们也许已经养成了收拾的好习惯了。 4.教孩子们正确地训练宠物。如,训练狗狗接物品,如让孩子抛出飞盘或者小球让狗狗去接,无论是孩子还是狗狗都能从中得到很大的乐趣。 5.画一张表格。你的孩子也许还不能一下记住所有的事情,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张表上,遛狗、喂食、清理便便等,每完成一项就在旁边打个勾,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并且可以很好地照顾狗狗了。 此外,大型宠物会在保护食物或地盘时具攻击性,宠物进食时勿打扰。参与宠物喂养工作,孩子能收获很多正能量:培养爱心。宠物提供了让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并了解到一个生物是如何成长、繁衍的,让孩子学会尊重其他生命。在学会照顾小动物的同时,也可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孩子的爱心。 提高社交能力。科学家研究证明,饲养宠物可以改善宝宝的身心机能,相较不养宠物的孩子而言,养动物的宝宝通常心率稳定,心态平和。 增强机能。养宠物的儿童更愿意和宠物一起多活动,无形中锻炼了身体,心脏机能会更强健。儿童饲养宠物,免疫系统功能更强大,可以轻松应付小病小灾,少请病假,就少耽误学习。 激发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的照顾与清理工作中,以促成孩子的参与感,培养责任心,也更能体会饲养宠物的甘苦。同时也让孩子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 挫折的训练过程。对待宠物死亡的问题上,家长与孩子一起面对,并缓解孩子哀伤的情绪。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来为死去的生物祈福。从对动物的态度,学会对人生的态度,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
|